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丁香

丁香

正名: 丁香

英文名: Dingxiang

拉丁名: Caryophylli Flos

别称: 公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雄丁香

什么是丁香?

  • 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 丁香为温性药,味辛。归肺、肾、脾、胃经。

  • 丁香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脂肪油、三萜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不能少于11.0%。

功效与作用

  • 丁香具有补肾助阳、温中降逆的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胃溃疡、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耐缺氧等作用。

  • 丁香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丁香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丁香。

  •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可以使用丁香。

  • 如果您正在服用阿托品、郁金等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服用丁香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丁香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丁香?

  • 丁香煎汁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3克。

  • 丁香配伍其他药物研成细末,外敷患处,可治疗牙根肿痛、乳头破裂等。

  • 丁香泡酒饮用,有温中降逆的功效,可用于寒性腹痛、腹胀、吐泻等。

温馨提示

丁香性温燥,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以便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避免和阿托品、郁金等药物同时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传统医学认为丁香无毒,但现代研究显示,丁香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丁香,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过量服用丁香,出现下列中毒反应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中毒较轻者可出现下肢无力、呼吸困难、吐血、黑便等症状。

    中毒较重者可出现下肢麻痹、昏睡、血尿、尿失禁等症状。

  • 使用丁香油可能会出现皮疹、风团等不良反应。

我该如何选购丁香?

  • 丁香主产于马来西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也有种植。

  • 丁香为红棕色至暗棕色的短棒状花蕾。底部有稍扁的圆柱状萼管,萼管的上部有4片肥厚的萼,为三角形,下部逐渐变窄,表面比较粗糙,刻之有油渗出。顶部有4片互相抱合的花瓣,近圆球形。花蕾剖开后可以看到许多雄蕊,中间有一根直立粗壮的花柱,花丝向中间部位完全。丁香质地坚实且重,可沉入水中,断面富含油脂,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闻起来有强烈的香味,品尝时有辛味。

  • 好的丁香个头大、粗壮,且富含油脂,颜色为鲜紫棕色,有强烈的香味。

  •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以丁香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哪些?

  • 丁桂温胃散:具有行气止痛、温胃散寒的功效,可以治疗寒性腹痛、寒性胃脘痛等。

  • 丁蔻理中丸:具有补脾健胃、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治疗脘腹挛痛、消化不良、呕吐、泄泻、脾胃虚寒。

  • 六应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喉核红肿、咽干口苦等,也可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疖痈疮疡、虫咬肿痛的治疗。

  • 泻定胶囊:具有涩肠止泻、温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泄泻寒湿证,证见泄泻清稀,甚至水样,肠鸣、食少、舌苔薄白或白腻等。

  • 痧药:具有辟秽开窍、祛暑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受暑湿、贪凉饮冷,缓解突发性烦躁闷乱、牙关紧闭、四肢逆冷、腹痛吐泻等。

丁香和母丁香功效一样吗?

丁香是丁香的花蕾,母丁香是丁香的果实,两者功效相似,都有温中散寒、温肾助阳的作用,都可用于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心腹冷痛、脾胃虚寒、呃逆吐泻的治疗。不过丁香的功效比母丁香强。

用药误区

  • 误区: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丁香

    丁香有补肾助阳、温中降逆的作用,可治疗脾胃虚寒、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多种病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丁香。丁香味辛性温,热证及阴虚内热者都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