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
正名: 蜂胶
英文名: Fengjiao
什么是蜂胶?
蜂胶是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
蜂胶味苦、辛,药性寒。归胃、脾经。
蜂胶的成分包括黄酮、甾体、香豆素、氨基酸、维生素、糖、多糖等。其中,香豆素、黄酮、甾体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蜂胶按干燥品计算,白杨素的含量不得少于2.0%;咖啡酸苯乙酯不得少于0.50%;高良姜素不得少于1.0%;乔松素不得少于1.0%。
功效与作用
蜂胶具有化浊脂、补虚弱、解毒消肿、止消渴、收敛生肌、润肤、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蜂胶有保护肝脏、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降血糖、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蜂胶内服可以用来治疗身体虚弱、高脂血症、消渴、胃溃疡,外用可以治疗烧烫伤、皮肤皲裂等。
目前,蜂胶还被用来治疗牙龈充血、扁平疣、变异型哮喘缓解期。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对蜂胶过敏,那么禁止使用蜂胶。
蜂胶药性偏寒,脾胃虚寒者请谨慎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使用蜂胶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蜂胶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规范用药,以便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
如何使用蜂胶?
蜂胶多入丸、散剂服用,也可加蜂蜜冲服。
蜂胶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入丸、散服用时,蜂胶的每日常规用量为0.2~0.6克。
蜂胶可制成酊剂或软膏外涂,可治疗皮肤皲裂和烧烫伤。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及酒类和茶类等,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药物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蜂胶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明确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蜂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果要长时间服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蜂胶药性寒凉,过量服用,出现胃痛、呕吐、发冷、精神倦怠、大便溏稀等情况时,请立即停用,严重者要及时就诊治疗。
我该如何选购蜂胶?
蜂胶在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蜂胶多为棕黄色、青绿色、棕褐色、棕红色或深褐色,为团块状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有光泽。在20℃以下的环境中,蜂胶会逐渐变硬、变脆,破碎后断面有光泽,受热后逐渐变软,有可塑性和黏性。蜂胶气味芳香,品尝时味微苦、略涩,口内有辛辣和微微发麻的感觉。
酒制蜂胶是将蜂胶用乙醇浸泡、溶解、滤过后而得。
放在冰箱内,于-4℃保存。
含蜂胶的中成药有哪些?
蜂胶牙痛酊: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用于牙周炎症的辅助治疗。
蜂胶牙泰: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火热毒引起的急性冠周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参胶胶囊:具有和胃止痛、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或消化性溃疡。
七味糖脉舒胶囊:可滋阴补气、生津止渴,用于治疗气阴不足引起的口渴、消瘦、疲乏无力,也可治疗2型糖尿病。
苦参疱疹酊:具有凉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经湿热引起的带状疱疹。
蜂胶和蜂蜜的功效一样吗?
蜂胶和蜂蜜的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蜂胶和蜂蜜都具有生肌敛疮的功效,外用都可以治疗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等。
蜂胶还具有化浊脂、补虚弱、解毒消肿、止消渴、润肤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身体虚弱、高脂血症、消渴、胃溃疡;蜂蜜还有补中、润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虚痛、肠燥便秘、肺燥干咳、解乌头类药毒。
用药误区
误区:蜂胶可以长期服用
蜂胶药性寒凉,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胃痛、呕吐、发冷、精神倦怠、大便溏稀等情况。因此,蜂胶不适合长期服用,尤其脾胃虚弱的人,否则会引起或加重不适感。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1)
- 阿司匹林(739)
- 枸杞子(685)
- 菊花(647)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3)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6)
- 百合(431)
- 三七(406)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7)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2)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2)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9)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己烯雌酚(251)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