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正名: 蜂蜜
英文名: Fengmi
拉丁名: Mel
别称: 蜜、沙蜜、石蜜、食蜜、白蜜、蜜糖、蜂糖、石饴
什么是蜂蜜?
蜂蜜是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
蜂蜜味甘,药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等。其中,糖类是主要的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蜂蜜按干燥品计算,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含量不得少于60.0%,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值不得小于1.0。
功效与作用
蜂蜜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止咳的功效,外用还有生肌敛疮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蜂蜜有抑菌、促进创面愈合、抗氧化等作用。
蜂蜜可以用来治疗肺燥咳嗽、中虚腹痛、疮疡、烫伤、大便干燥、药物中毒等。
目前,蜂蜜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脓肿、皮肤创伤、烧伤、下肢溃疡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对蜂蜜过敏,那么禁止使用。
痰湿内蕴者,请谨慎使用蜂蜜。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使用蜂蜜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蜂蜜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蜂蜜?
蜂蜜既可冲调内服,又可以入膏剂和丸剂。使用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蜂蜜冲调服用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内服通常使用文火熬炼后的蜂蜜,外用使用生蜂蜜。
蜂蜜外涂或外敷患处,可治疗口腔溃疡、皮肤痘疮、阴疮等。
蜂蜜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泡酒。
宫方定风酒:与麦冬、川芎、桂枝等药物配伍使用,可滋阴、熄风、补血,用于虚风病。
人参地黄酒:与熟地黄、人参等配伍泡酒,具有扶羸益智、补气补血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神疲气短、记忆力减退等。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酒水和茶类等,可能会降低凤仙花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蜂蜜出现变质迹象时,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没有文献报道蜂蜜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蜂蜜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
服用蜂蜜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服,并对症处理。
我该如何选购蜂蜜?
蜂蜜在我国各地都有生产,但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西、河南、云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蜂蜜为带光泽、半透明、浓稠的液体,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有的颜色为橘黄色至黄褐色,遇冷或长时间存放会逐渐析出白色颗粒状结晶。蜂蜜气芳香,味非常甜。
放于阴凉的地方保存。
含蜂蜜的中成药有哪些?
沙棘油软胶囊:具有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消食化滞的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咳嗽、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损伤等。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消渴。
二母宁嗽丸:具有润燥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黄粘稠不易咳出、久咳不止、胸闷气促、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润通丸:具有和血疏风、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大便秘结、便血、小便短赤、腹胀腹痛、身热口干。
清热祛毒丸:具有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皮肤溃烂、头面生疮、心烦口渴、口舌生疮、痘疹余毒不清。
蜂蜜和蜂乳功效一样吗?
蜂蜜是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蜂乳是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的工蜂分泌的白色胶状物。蜂蜜和蜂乳的功效不太一样。
蜂蜜具有润燥、补中、解毒、止痛、止咳、生肌敛疮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肺燥咳嗽、脘腹疼痛、风疹、疮疡、烫伤、大便干燥、药物中毒等。
蜂乳又称为蜂王浆,具有益肝健脾、滋补强壮的功效,可用于小儿营养不良、年老体衰、高血压、糖尿病、月经不调等。
用药误区
误区:蜂蜜只能内服
蜂蜜不仅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多用炼蜜,可治疗肺燥咳嗽、脘腹疼痛、大便干燥、药物中毒等。外用通常用生蜜,可治疗皮肤痘疮、口腔溃疡、阴疮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找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7)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0)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哌拉西林(264)
- 氯拉洛尔(263)
- 醋酸甲萘氢醌(261)
- 安胃止痛胶囊(259)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诺替西泮(255)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己烯雌酚(250)
- 猴头菌提取物(249)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