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
正名: 杠板归
英文名: Gangbangui
拉丁名: Polygoni Perfoliati Herba
别称: 河白草、犁头刺、蛇牙草、穿叶寥、急解素、猫爪刺、蛇不过、老虎脷、蚂蚱簕、蛇倒退
什么是杠板归?
杠板归是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
杠板归药性微寒,味酸。归肺、膀胱经。
杠板归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苯丙素糖酯、醌、酰胺、萜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杠板归中,槲皮素的含量不能少于0.15%。
功效与作用
杠板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杠板归具有止咳、化痰、抗炎、抗病毒、抑菌等作用。
杠板归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痢疾、疖肿、湿疹、蛇虫咬伤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杠板归过敏者,禁止使用。
体质虚弱者,请谨慎服用杠板归。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请谨慎服用杠板归。
哺乳期女性服用杠板归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杠板归?
杠板归煎汁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杠板归的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新鲜的杠板归捣烂取汁外涂,可治疗湿疹、手足癣、皮炎、荨麻疹等。
新鲜的杠板归捣烂取汁,和雄黄调制后外涂患处,可治疗带状疱疹。
新鲜的杠板归捣烂后敷贴于委中穴,可治疗乳痈痛结。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杠板归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杠板归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有文献记载杠板归有小毒,但并未发现有资料明确显示服用杠板归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长期需要服用杠板归,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杠板归?
杠板归主要产自湿润、半湿润的地区,如我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广东,以及印度、东南亚、东亚北部等地区。
杠板归的茎近似方柱形,为紫红色或紫棕色,有棱角及分枝,棱角上有倒生的钩刺;茎上有节,比较膨大;断面为黄白色,纤维性,中空或有髓。叶子互生,为灰绿色至红棕色;叶片多皱缩,展开近似三角形;叶片下表面近脉络处有钩刺;叶柄比较长,有倒钩刺生长;托叶鞘包于茎节上或已脱落。短穗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朵比较小,生于顶端或上部叶腋,多萎缩或脱落,苞片为圆形。杠板归气微,茎味淡,叶味酸。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含杠板归的中成药有哪些?
妇平胶囊:具有化瘀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缓解白带量多、色黄黏稠、有异味以及腰部酸痛、少腹坠胀疼痛、尿黄便干等不适症状。
兰花咳宁片:具有清热解毒、敛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疗久咳少痰、急慢性支气管炎。
康妇灵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带、清热燥湿的作用,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以及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炎等。
云南蛇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镇痛、散瘀、止血的功效,可治疗毒蛇咬伤以及蝎子、蜈蚣、毒蜂等蜇伤。
复方岩连片: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感冒咳嗽。
杠板归和扛板归根功效一样吗?
杠板归是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地上部分,扛板归根是蓼科植物扛板归的根。杠板归和扛板归根都有解毒消肿的作用,但两者的主治范围不同。
杠板归多用于治疗湿热痢疾、疖肿、湿疹、蛇虫咬伤等。
扛板归根多用于治疗痔疮、肛瘘、对口疮。
杠板归还有清热、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小儿顿咳、咽喉肿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杠板归对人体无害,所有人都可以服用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服用杠板归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这并不代表服用杠板归对人体无害。而且,杠板归药性偏寒,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身体虚弱及孕妇都应该谨慎服用杠板归,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91)
- 板蓝根(1029)
- 青霉素(901)
- 阿司匹林(796)
- 枸杞子(728)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2)
- 黄连(646)
- 大山楂丸(616)
- 奥美拉唑(594)
- 甘草(581)
- 百合(473)
- 三七(446)
- 巴多昔芬(438)
- 增液颗粒(375)
- 生津消渴胶囊(342)
- 麻芩消咳颗粒(337)
- 英花片(336)
- 阿福特罗(330)
- 维A酸(328)
- 丙酸氟替卡松(318)
- 何首乌(316)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4)
- 五灵脂(308)
- 安胃止痛胶囊(307)
- 醋酸甲萘氢醌(305)
- 氯拉洛尔(305)
- 哌拉西林(302)
- 环硫雄醇(300)
- 柳栎浸膏(298)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8)
- 青藤碱(298)
- 诺替西泮(296)
- 氨来咕诺(293)
- 麻苏止咳颗粒(293)
- 阿洛司琼(292)
- 猴头菌提取物(291)
- 己烯雌酚(290)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8)
- 巴柳氮(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