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
正名: 钩藤
英文名: Gouteng
拉丁名: Uncariae Ramulus Cum Uncis
别称: 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金钩藤、挂钩藤、钓钩藤、双钩藤、钓藤勾、鹰爪风、鸾爪风、嫩钩钩、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倒挂刺
什么是钩藤?
钩藤是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干燥的带钩茎枝。
钩藤味道甘,药性凉。归肝、心包经。
钩藤的主要成分有生物碱、酚性成分等,其中生物碱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钩藤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钩藤还具有降血压、镇静、抗癫痫、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作用。
钩藤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外感风热等。
目前,钩藤还被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钩藤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钩藤。
气虚、无火者,禁止服用。
脾胃虚寒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钩藤?
钩藤可煎汁服用,也可制成散剂服用,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2克。
钩藤与常春藤、天麻、防风等中药配伍泡酒,具有祛风止痉的功效,可用于面瘫等的治疗。
温馨提示
钩藤煎汁时,煎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所以一定要后下,也就是在其他药物煎煮一定时间后,再放入钩藤,以免破坏钩藤碱,影响药效。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辛辣、生冷、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和茶类等,以免影响药效,具体请咨询医生。
钩藤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请停止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钩藤无毒,而且常规剂量使用也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另外,高血压患者服用,可能会引起胸闷、心悸、皮疹等不良反应,这时要立即停药,并就医治疗。
如何选购钩藤?
钩藤茎枝为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些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有细纵向纹理,无毛;也有些钩藤表面为黄绿色至灰褐色,有白色点状皮孔和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有两个或一个向下弯曲的钩,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底部比较阔。钩藤质地坚韧,断面为黄棕色,中央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味小,味道淡。
好的钩藤茎细、光滑、色紫红,钩成对、结实,无枯枝。
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含钩藤的中成药有哪些?
回心康片:具有益气活血、镇静平肝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肝阳上亢引起的胸痹,缓解胸闷、心悸、头晕等,也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的治疗。
脉君安片:具有平肝息风、解肌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症、冠心病、头痛眩晕、失眠心悸、颈项强痛。
小儿牛黄散:具有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食滞内热引起咳嗽身热、呕吐痰涎、大便燥结、惊风抽搐、神志昏迷、烦躁起急、睡卧不安。
小儿百寿丸:具有清热散风、消食化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积滞,缓解发热头痛、咳嗽痰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惊风抽搐等。
保济口服液: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舟车晕浪、感冒、发热头痛。
钩藤和菊花功效一样吗?
钩藤和菊花的功效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
钩藤和菊花都入肝经,具有平肝阳、清肝热、透散风热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热以及肝火旺盛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的治疗。
不过钩藤擅长息风止痉,是治疗惊痫抽搐的常用药,多用于治疗高热惊厥、感冒妊娠子痫、小儿惊啼等;菊花擅长疏风散热,还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50)
- 板蓝根(994)
- 青霉素(868)
- 阿司匹林(747)
- 枸杞子(689)
- 菊花(652)
- 阿度西林(627)
- 黄连(608)
- 大山楂丸(584)
- 甘草(544)
- 奥美拉唑(538)
- 百合(438)
- 三七(410)
- 巴多昔芬(401)
- 增液颗粒(340)
- 生津消渴胶囊(306)
- 麻芩消咳颗粒(302)
- 英花片(297)
- 阿福特罗(295)
- 维A酸(294)
- 何首乌(281)
- 丙酸氟替卡松(279)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6)
- 五灵脂(276)
- 氯拉洛尔(271)
- 醋酸甲萘氢醌(269)
- 哌拉西林(267)
- 安胃止痛胶囊(266)
- 麻苏止咳颗粒(262)
- 青藤碱(262)
- 诺替西泮(261)
- 七子填精口服液(261)
- 环硫雄醇(260)
- 柳栎浸膏(259)
- 氨来咕诺(258)
- 己烯雌酚(257)
- 猴头菌提取物(255)
- 麦味地黄口服液(254)
- 硫酸司巴丁(252)
- 巴柳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