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正名: 桂枝
英文名: Guizhi
拉丁名: Cinnamomi Ramulus
别称: 柳桂
什么是桂枝?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桂枝为温性药物,味辛、甘。归肺、心、膀胱经。
桂枝的成分包括挥发油、有机酸、香豆素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桂枝中,桂皮醛的含量不得少于1.0%。
功效与作用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平冲降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过敏等作用。
桂枝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关节痹痛、血寒经闭、水肿、痰饮、心悸、奔豚等。
目前,桂枝还被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对桂枝过敏,那么禁止使用桂枝。
阴虚火旺、热病高热、血热妄行者,禁止使用桂枝。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请谨慎服用桂枝,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桂枝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桂枝?
桂枝可煎汁或入丸、散内服,服用时要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桂枝煎汁内服,每日常规用量为3~10克。
桂枝还可以泡酒饮用,例如:
玉屏风酒:与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药物配伍使用,可益气固卫,能提高免疫力,防治感冒。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及酒类,可能会影响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桂枝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没有文献报道桂枝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桂枝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桂枝性温,过量使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停止服用。
颧红
盗汗、自汗
口干口渴
大便干燥
停服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我该如何选购桂枝?
桂枝主要分布在广东高要,广西平南、防城等,四川、云南、海南、福建等地也有生产。
桂枝为类圆形的厚片,表皮为红棕色至棕色,部分表皮有点状皮孔或纵向棱线纹路。断面的皮部为红棕色至棕色,木部多为黄白色,且内部有类圆形的髓部。桂枝有特殊的香气,尝起来味甜、微辛。
好的桂枝为棕红色,幼嫩,气香。
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
含桂枝的中成药有哪些?
表虚感冒颗粒:可散风和营、解肌退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缓解头痛项强、发热恶风、咳嗽痰白、鼻鸣干呕。
金匮肾气丸:具有化气行水、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肾炎消肿片:可通阳利水、健脾渗湿,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水湿内停引起的肢体浮肿、身体重倦、晨起面肿、尿少、脘腹胀满,还可以治疗急、慢性肾炎。
安中片:可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理气止痛,用于治疗阳虚胃寒所致的胃痛,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桂枝和桂皮功效一样吗?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桂皮是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的树皮。二者都是温性药物,都可治疗脘腹冷痛等,但主要功效并不相同。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平冲降气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痹痛、血寒经闭、水肿、痰饮、心悸、奔豚等。
桂皮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泄泻、腰膝酸冷、瘀滞痛经、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任何人都可以长期服用桂枝
桂枝药性温,具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平冲降气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痹痛、血寒经闭、水肿、痰饮、心悸、奔豚等。阴虚内热者不宜长期使用桂枝,以免引起面红、盗汗、口渴等不良反应。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50)
- 板蓝根(994)
- 青霉素(868)
- 阿司匹林(747)
- 枸杞子(689)
- 菊花(652)
- 阿度西林(627)
- 黄连(608)
- 大山楂丸(584)
- 甘草(544)
- 奥美拉唑(538)
- 百合(438)
- 三七(410)
- 巴多昔芬(401)
- 增液颗粒(340)
- 生津消渴胶囊(306)
- 麻芩消咳颗粒(302)
- 英花片(297)
- 阿福特罗(295)
- 维A酸(294)
- 何首乌(281)
- 丙酸氟替卡松(279)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6)
- 五灵脂(276)
- 氯拉洛尔(271)
- 醋酸甲萘氢醌(269)
- 哌拉西林(267)
- 安胃止痛胶囊(266)
- 麻苏止咳颗粒(262)
- 青藤碱(262)
- 诺替西泮(261)
- 七子填精口服液(261)
- 环硫雄醇(260)
- 柳栎浸膏(259)
- 氨来咕诺(258)
- 己烯雌酚(257)
- 猴头菌提取物(255)
- 麦味地黄口服液(254)
- 硫酸司巴丁(252)
- 巴柳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