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
正名: 黑豆
英文名: Heidou
拉丁名: Sojae Semen Nigrum
别称: 大豆、乌豆、冬豆子、黑大豆
什么是黑豆?
黑豆是豆科植物大豆干燥的成熟种子。
黑豆味甘,药性平。归脾、肾经。
黑豆的主要成分有黄酮、皂苷、肽、蛋白质、脂肪等。其中,异黄酮和皂苷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黑豆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黑豆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缓解疲劳、保护肝肾、抗凝血等,还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黑豆可用于治疗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黑豆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
脾虚腹胀、肠滑泄泻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龙胆草、人参、西洋参等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黑豆?
黑豆可煎汁服用,也可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30克。具体请遵医嘱。
外用时,可取适量黑豆可煎汁后涂抹患处,也可研成粉末后敷于患处。
黑豆与杜仲、熟地黄等中药配伍泡酒,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用于肾虚亏损、风湿痹痛、腰痛沉重等。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不可与人参、西洋参、龙胆草、厚朴等同时服用。
黑豆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请停止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报道显示黑豆有毒,也没有发现有相关资料表明常规服用黑豆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选购黑豆?
黑豆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黑豆为椭圆形或类球形,略扁。表面为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皱纹,有光泽,一侧有淡黄白色的长椭圆形种脐。黑豆质地坚硬。外皮薄而脆,内部为黄绿色或淡黄色。黑豆气味小,味道淡,咀嚼时有豆腥气。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虫蛀。
含黑豆的中成药有哪些?
平肝舒络丸:具有平肝舒络、活血祛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经络不舒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窜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复方滇鸡血藤膏:具有活血养血、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阻络、肾失所养所致的月经不调,缓解经水后错、经量少、有血块、腰酸、小腹下坠、手足麻木、关节酸痛。
养血荣筋丸:具有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陈旧性跌打损伤,缓解筋骨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不利。
清宁丸:具有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麝香风湿胶囊: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阻所致的痹证,缓解关节疼痛、局部畏恶风寒、屈伸不利、手足拘挛。
黑豆和淡豆豉功效一样吗?
黑豆是豆科植物大豆干燥的成熟种子,淡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发酵加工品。两味中药的功效不同。
黑豆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淡豆豉具有宣发郁热、解表除烦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头痛身热、情绪烦躁、胸闷、虚烦不能眠、牙痛、疮癣等。
用药误区
误区:黑豆只能内服不可外用
黑豆不仅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时,可取适量黑豆煎汁擦洗患处,也可将黑豆研成粉末撒敷患处,可治疗痘疮、汤火烫伤引起的疮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91)
- 板蓝根(1028)
- 青霉素(900)
- 阿司匹林(795)
- 枸杞子(727)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1)
- 黄连(645)
- 大山楂丸(615)
- 奥美拉唑(593)
- 甘草(581)
- 百合(472)
- 三七(445)
- 巴多昔芬(438)
- 增液颗粒(375)
- 生津消渴胶囊(341)
- 麻芩消咳颗粒(336)
- 英花片(336)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7)
- 丙酸氟替卡松(318)
- 何首乌(315)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4)
- 安胃止痛胶囊(307)
- 五灵脂(307)
- 醋酸甲萘氢醌(305)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301)
- 环硫雄醇(299)
- 柳栎浸膏(297)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7)
- 青藤碱(297)
- 诺替西泮(295)
- 麻苏止咳颗粒(293)
- 氨来咕诺(292)
- 阿洛司琼(291)
- 猴头菌提取物(290)
- 己烯雌酚(289)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8)
- 巴柳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