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海马

海马

正名: 海马

英文名: Haima

拉丁名: Hippocampus

别称: 水马、龙落子鱼、鰕姑、马头鱼

什么是海马?

  • 海马是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

  • 海马为温性药,味甘、咸。归肝、肾经。

  • 海马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质、磷脂、脂肪酸及酯、甾体、多种微量元素等。其中,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 海马具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海马具有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疲劳、抗肿瘤、抗辐射、抗血栓、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 海马可以用于治疗阳痿、遗尿、夜尿频多、白带增多、肾虚作喘、跌扑损伤、癥瘕积聚、痈肿疔疮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对海马过敏者,禁止使用。

  • 过敏性体质慎用。

  •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海马。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海马善于堕胎,能催生,孕妇禁止服用。

  • 哺乳期女性服用海马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海马?

  • 海马多研末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研末内服时,海马的每日常规用量为3~9克。

  • 外用时,取适量海马配伍穿山甲、朱砂、雄黄等中药研成细末,将药粉点入疮口内,可治疗恶疮、疔疮。

  • 海马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海马酒:海马单独泡酒,有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肾阳虚衰导致的阳痿、腰酸膝软、夜尿多、尿频等,也可用于各种肿块疼痛、跌打损伤等。

    海马红参酒:海马配伍红参、菟丝子等中药泡酒,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软、阳痿不举、神疲乏力等。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海马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海马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有报道显示,肾病患者服用海马后,出现紫癜和肾功能损害,分析认为是由海马的异体蛋白过敏引起。

  •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海马?

  • 海马可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

    国产海马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及其他沿海省区。

    进口海马主要产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非洲、澳洲等。

  • 线纹海马为弯曲的扁长形,黄白色。头部和马头相似,有冠状突起和管状长吻,两眼深陷,口小,无牙。躯干部为七棱形,尾部为四棱形,逐渐变细并卷曲,身体上瓦楞形的节纹和短棘。线纹海马重量轻,为骨质,质地坚硬,有微微的腥味,品尝时有点咸。

  • 刺海马的头部和身体环节间有棘,且棘又细又小。

  • 大海马为黑褐色。

  • 三斑海马的身体背侧有3块黑斑,分别位于第1、4、7节的短棘基部。

  • 小海马(海蛆)为黑褐色,体形比较小,短棘和节纹也比较细小。

  •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含海马的中成药有哪些?

  • 海马多鞭丸:具有补肾壮阳、填精益髓的功效,可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阳痿不举、遗精、早泄、腰腿酸软、疲乏无力等。

  • 海马舒活膏: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瘀血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劳伤疼痛、肌肉劳损、闭合性新旧软组织挫伤。

  • 海马万应膏:具有活血、止痛、追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等。

  • 回春胶囊:有补肾助阳、益精润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阳亏虚导致的阳痿、腰痛、健忘、神疲乏力等。

  • 复方皂矾丸:具有温肾健髓、生血止血、养阴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

海马和海龙功效一样吗?

  • 海马是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海龙是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的干燥体。海马和海龙的功效基本相同,两者可互换使用。

    海马和海龙都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均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癥瘕积聚、跌扑损伤、痈肿疔疮等。不过海马的功效比海龙弱。

用药误区

  • 误区:海马治疗痈肿疔疮需要内服

    海马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癥瘕积聚、跌扑损伤、痈肿疔疮等。但是,治疗痈肿疔疮时,海马多为外用,而非内服,如海马配伍穿山甲、朱砂、雄黄、轻粉等中药研粉外用,可治疗恶疮、疔疮等。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