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正名: 黄药子
英文名: Huangyaozi
别称: 黄药、黄药根、毛睾丸、木药子、山慈姑、毛肾子、大苦、牛卵子、野脚板薯
什么是黄药子?
黄药子是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黄药子味苦,药性平。有小毒。归肝、心经。
黄药子的主要成分有二萜类化合物、鞣质、皂苷、淀粉等,其中,二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黄药子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黄药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等功效。
黄药子可用于治疗疮毒、喉痹、瘿气、蛇犬咬伤、咯血、衄血、吐血等。
另外,黄药子还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还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等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黄药子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患有肝肾病变的人,忌服。
脾胃虚寒的人,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黄药子有毒,孕妇禁止服用;如需外用,请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需谨慎,服用前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黄药子?
黄药子可煎汁服用,也可研成粉末服用,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4.5~9克;研末服用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2克。
外用时,可将黄药子研成粉末,调制后敷于患处;也可取新鲜的黄药子捣碎,敷于患处。
黄药子还可以泡酒饮用,可散结消瘿、清热解毒,缓解痰热互结所致的瘿瘤,如甲状腺瘤、淋巴结肿大等。
温馨提示
黄药子有毒,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药量,以免引起中毒。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食用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和茶类等,具体请咨询医生。
黄药子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请停止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黄药子有毒,毒性成分为黄独乙素,与当归一起煎煮可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
过量或长期服用黄药子,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所以,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何选购黄药子?
黄药子主产于江苏、湖北、湖南。
黄药子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2~7厘米,厚0.5~1.5厘米。外皮深褐色,有皱折和类白色圆点状凸起的须根痕,有的还有未去净的细小硬须根。黄药子切面为淡黄色至棕黄色,密布橙黄色麻点。黄药子质地坚脆,容易折断,断面为黄白色,粉性。气味小,味道苦。
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注意防虫蛀。
含黄药子的中成药有哪些?
金蒲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黄药子和山慈菇功效一样吗?
黄药子是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味苦、性平;归肝、心经。山慈菇是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干燥的假鳞茎,味甘、微辛、凉;归肝、脾经。二者功效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各有侧重。
黄药子和山慈菇都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痈疽疔毒、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
黄药子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并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山慈菇解毒、散结的功效更强,并有良好的化痰作用,用于治疗风痰所致的癫、痫等症。
用药误区
误区:黄药子有毒,不可作为药物服用
黄药子有毒,但同时也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疮毒、喉痹、瘿气、蛇犬咬伤、咯血、衄血、吐血、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只要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加药量或延长服用时间,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1)
- 阿司匹林(741)
- 枸杞子(685)
- 菊花(647)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3)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6)
- 百合(431)
- 三七(406)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7)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2)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3)
- 五灵脂(273)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9)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环硫雄醇(254)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己烯雌酚(251)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