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正名: 白薇
英文名: Baiwei
拉丁名: Cynanchi Atrati Radix Et Rhizoma
别称: 白微、龙胆白薇、白幕、白龙须、薇草、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骨美
什么是白薇?
白薇是萝藦科植物蔓生白薇或白薇的根及根茎。
白薇药性寒,味苦、咸。归肝、肾、胃经。
白薇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甾体皂苷、微量元素等。
功效与作用
白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疗疮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白薇具有抗炎、解热、祛痰、平喘、抑制黑色素的作用。
白薇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痨热、温邪伤营发热、热淋、血淋、产后血虚发热、痈疽肿毒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白薇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白薇。
如果您正在服用洋地黄类或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服用白薇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老人及儿童服用白薇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白薇?
白薇煎汁内服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白薇的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
外用时,白薇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
白薇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泡酒饮用。
泽兰酒: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闪腰岔气。
温馨提示
白薇服用过量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以便提高提高药效,减轻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避免和洋地黄类药物同时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未见文献报道白薇有毒性作用。但如果长期服用白薇,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就医治疗:
心悸
腹泻
头晕
头痛
恶心
呕吐
流口水。
我该如何选购白薇?
白薇的道地产区在陕西华县,安徽、山东、湖北、河北、河南,东北等地区也有分布。
白薇的颜色多为棕黄色。根茎粗短、弯曲,表面有结节。根茎的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和两侧有许多细长的须根。白薇质地脆,容易被折断,断面的皮部为黄白色,木部为黄色。气味清淡,有微微的苦味。
蔓生白薇的根茎比较细长,根多弯曲。
炒白薇由白薇切片或切段后经火炒而得。炒白薇形状多为片或段,颜色焦黄,部分有焦斑。
蜜白薇由白薇搅拌蜂蜜水后炒制而得。形状为片或段,表面深黄,有黏性。
存放于干燥的容器内,炒白薇需要密封,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含白薇的中成药有哪些?
小儿感冒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可以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缓解发热、头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也可用于流感的治疗。
人参女金丸:具有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的功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冷不孕、赤白带下等。
三蛇胆川贝膏: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的功效,可以治疗痰热咳嗽,也可用于肺炎的治疗。
散风透热颗粒:具有散风透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感冒、上呼吸感染,缓解发热、头痛、咽痛、口感、咳嗽等。
参七心疏胶囊:具有通络止痛、理气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胸痹、冠心病,缓解胸闷、心悸、胸痛等。
白薇和青蒿功效一样吗?
白薇是萝藦科植物的根及根茎,青蒿是菊科植物的地上部分,两者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白薇和青蒿都有清虚热、凉血的功效,可以治疗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等。
白薇还有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可以治疗热淋、血淋、阴虚外感、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青蒿还有解暑、截虐的功效,可以治疗暑热外感、疟疾寒热等。
用药误区
误区:白薇可以长期大量服用
白薇虽然无毒,但并不能长期或大量服用。现代研究表明,白薇内服过量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头晕、头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因此,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忌自行大量用药。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50)
- 板蓝根(994)
- 青霉素(869)
- 阿司匹林(747)
- 枸杞子(689)
- 菊花(654)
- 阿度西林(627)
- 黄连(609)
- 大山楂丸(584)
- 甘草(544)
- 奥美拉唑(538)
- 百合(439)
- 三七(411)
- 巴多昔芬(401)
- 增液颗粒(340)
- 生津消渴胶囊(306)
- 麻芩消咳颗粒(302)
- 英花片(297)
- 阿福特罗(295)
- 维A酸(294)
- 何首乌(282)
- 丙酸氟替卡松(279)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6)
- 五灵脂(276)
- 氯拉洛尔(271)
- 醋酸甲萘氢醌(269)
- 安胃止痛胶囊(267)
- 哌拉西林(267)
- 青藤碱(263)
- 麻苏止咳颗粒(262)
- 七子填精口服液(262)
- 诺替西泮(261)
- 环硫雄醇(260)
- 氨来咕诺(259)
- 柳栎浸膏(259)
- 己烯雌酚(257)
- 猴头菌提取物(255)
- 麦味地黄口服液(254)
- 硫酸司巴丁(252)
- 巴柳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