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
通用名: 精氨酸
别名: R-Gene 10
英文名: Arginine
精氨酸是什么药?
精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用于肝病辅助用药,具有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作用的药物,也可用作营养补充剂。
精氨酸有哪些用途?
用于肝性脑病。适用于忌钠患者,也适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氨升高所致的精神症状治疗。
精氨酸有哪些制剂和规格?
精氨酸一般制成盐酸精氨酸注射液,规格为30g/300ml;5g/20ml。在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用药前须知
哪些情况下应禁止使用精氨酸?
对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盐酸精氨酸注射液。
有机酸血症引起的高血氨患者,应禁止使用精氨酸。
肾功能不全及无尿患者,应禁止使用精氨酸。
高氯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应禁止使用精氨酸。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精氨酸?
100ml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含有47.5mmol氯离子,电解质紊乱者应谨慎使用药物。
精氨酸可改变血浆钾离子浓度,因此肾功能不全或无尿的患者,应遵医嘱谨慎使用精氨酸。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谨慎使用精氨酸。
精氨酸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精氨酸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精氨酸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我该如何用药?
精氨酸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应由医生或护士在诊所、医院操作,不应在家自己使用。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盐酸精氨酸注射液为高渗溶液,静脉滴注速率过快可导致局部刺激和脸红、恶心或呕吐。剂量不足或静脉滴注时间延长可减弱对脑垂体的刺激,导致激发试验无效。
在用药前,应仔细检查注射液,如果有变色、颗粒物,甚至破损等,则不要使用。
精氨酸常见的用法用量有哪些?
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稀释后应用。静脉滴注一次15~20g(3~4支)于4小时内滴完。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精氨酸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不要轻易减量、停药,否则会影响疗效。
用药期间宜进行血气监测,注意患者的酸碱平衡。
精氨酸使用剂量过多时,会导致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并伴有过度呼吸,严重者会造成死亡。但多数情况下,停止使用药物后,人体可自行纠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用药前30分钟,以及给药后30、60、90、120、150分钟时,都要采集血样。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为高渗溶液,静脉滴注速率过快会导致脸红、恶心、局部刺激或呕吐。
静脉滴注精氨酸时,需配备适当医疗设备,并密切关注患者,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另外,妊娠期妇女或者口服避孕药者,生长激素水平会升高,导致评估生长激素储备试验结果不准确。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精氨酸应该如何保存?
精氨酸应该避光密封,在不超过25℃的环境中保存,切勿冻结。
精氨酸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使用精氨酸后会有如下不良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麻木、脸红、局部静脉刺激等。
渗液会导致烧灼样反应、皮肤坏死、过敏反应、血尿等。
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以及血中尿素、肌酸、肌酐浓度升高。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会引起呕吐,流涎,皮肤潮红等。
其他不良反应详见药物使用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精氨酸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精氨酸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为了安全起见,如果你还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精氨酸前请咨询医生。
雌激素类、含有孕酮和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使精氨酸生长激素样反应增强。
使用精氨酸后,噻嗪类利尿剂、氨茶碱和木糖醇等可使血浆中胰岛素升高,氨茶碱和木糖醇也可使精氨酸的胰高血糖素刺激反应下降。
长期使用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会抑制精氨酸的胰高血糖素刺激反应。
苯妥英可减弱精氨酸的胰岛素刺激反应。
精氨酸与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合用时,会增加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应避免合用。
精氨酸可与苯乙酸钠和苯甲酸钠混合于同一容器,与其他药品不可混合。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精氨酸?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精氨酸属于妊娠期安全等级B:在动物繁殖性的研究未呈现对胎儿有风险,但没有在妊娠妇女进行适当、有对照组的研究。
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谨慎使用精氨酸。
如何合理使用精氨酸?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精氨酸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精氨酸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能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7)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0)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哌拉西林(264)
- 氯拉洛尔(263)
- 醋酸甲萘氢醌(261)
- 安胃止痛胶囊(259)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诺替西泮(255)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己烯雌酚(250)
- 猴头菌提取物(249)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