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鸡内金

鸡内金

正名: 鸡内金

英文名: Jineijin

拉丁名: Galli Gigerii Endothelium Corneum

别称: 鸡黄皮、鸡中金、鸡毗胫里黄皮、鸡肫内黄皮、化石胆、化骨胆、鸡肶胫、鸡食皮、鸡肫皮、鸡合子

什么是鸡内金?

  • 鸡内金是雉科动物家鸡干燥的沙囊内壁。

  • 鸡内金药性平和,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鸡内金的化学成分包括促胃液素、角蛋白、淀粉酶、胃蛋白酶、维生素等,其中促胃液素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 鸡内金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鸡内金具有促进胃液分泌、调节肠胃运动、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抗乳腺增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 鸡内金可以用于治疗饮食积滞、小儿疳积、呕吐泻痢、石淋、胆结石、胆胀胁痛、小便涩痛、遗精、遗尿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鸡内金过敏者,禁止使用。

  • 脾虚无积滞者,请谨慎使用鸡内金。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使用鸡内金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鸡内金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鸡内金?

  • 鸡内金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研末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 煎汤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0克;研末内服时,每次常规用量为1.5~3克。

  • 取适量鸡内金烧成灰,外敷患处,可治疗口疮、牙疳、乳蛾等。

  • 鸡内金可以泡酒使用。

    • 平胃酒:和大枣、山药、枸杞等中药配伍泡酒,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滋补肝肾、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胡桃仁酒:和胡桃仁、滑石、冰糖配伍泡酒,有润肠排石、清利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泌尿系结石。

温馨提示

鸡内金研末内服的效果比煎汤内服的效果好。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鸡内金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鸡内金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尚未发现文献报道鸡内金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鸡内金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鸡内金?

  • 鸡内金在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 鸡内金为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的不规则卷片,比较薄,为半透明状,表面有明显的条状皱纹。质地比较脆,容易碎,断面有光泽,为角质样。鸡内金气微腥,味微苦。好的鸡内金为黄色,完整,且比较干净。

  • 炒鸡内金为鸡内金的加工品,表面为暗黄褐色或焦黄色,用放大镜查看,可以看到表面有颗粒或者微细泡。炒鸡内金非常容易被折断,断面有光泽。好的炒鸡内金为黄色,比较完整。

  • 醋鸡内金是鸡内金的加工品,性状和炒鸡内金相似,但表面为黑褐色。

  •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含鸡内金的中成药有哪些?

  • 疳积散:具有消积化滞的作用,可以治疗食滞脾胃引起的不思乳食、消化不良、腹部膨胀、面黄肌瘦等。

  •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小儿饮食停滞、食积胀满、呕吐泻痢。

  • 化积散:有消食化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脾胃不和、乳食停滞、肚腹膨胀、不思饮食、四肢倦怠、面色萎黄、积聚痞块。

  • 尿路通片:有通淋排石、清热利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引起的石淋,缓解腰痛、尿痛、尿频、尿急、小便淋漓不爽等症状。

  • 儿童清热导滞丸:可消积化虫、健胃导滞,能治疗食滞肠胃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胸膈满闷、烦躁口渴、面黄肌瘦、积聚痞块,也可以治疗虫积腹痛。

生鸡内金和炒鸡内金、醋鸡内金功效一样吗?

  • 生鸡内金、炒鸡内金、醋鸡内金都是鸡内金的加工品,三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 生鸡内金、炒鸡内金及醋鸡内金都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都能治疗饮食积滞、小儿疳积、呕吐泻痢、石淋、胆结石、胆胀胁痛、小便涩痛、遗精、遗尿等。

    • 生鸡内金善于攻积、化坚消石,多用于治疗食积不消、小儿疳积、石淋及胆胀胁痛;炒鸡内金善于健脾消积止泻、固精缩尿止遗,多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虚泄泻、遗精、遗尿;醋鸡内金善于疏肝助脾,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肝脾失调、脘腹胀满、消化失常。

用药误区

  • 误区:鸡内金来源于家禽鸡,可以不做处理而直接使用

    • 鸡内金是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有明显的异味,不宜直接使用。通常需要经过炮制加工,才能煎汤或研末服用。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