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蚕
正名: 僵蚕
英文名: Jiangcan
拉丁名: Bombyx Batryticatus
别称: 白僵蚕、僵虫、天虫
什么是僵蚕?
僵蚕是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僵蚕药性平和,味辛、咸。归肺、肝、胃经。
僵蚕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草酸铵、氨基酸、铜、锰、铁、锌、铬等。其中,蛋白质、脂肪、草酸铵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僵蚕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菌、抗凝血、抗血栓、降血糖等作用。
僵蚕可以用于治疗肝风夹痰、惊痫抽搐、破伤风、小儿急惊、中风口餻、风热头痛、发颐痄腮、目赤、咽痛、风疹瘙痒、痰核、瘰疬、乳腺炎、疔疮痈肿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僵蚕过敏者,禁止使用。
对虫类药过敏者,请谨慎使用僵蚕。
血虚惊风者,请谨慎使用僵蚕。
僵蚕有抗凝作用,血小板减少者、凝血机制障碍者、有出血倾向者,请谨慎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及备孕期女性禁止服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僵蚕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虚者使用僵蚕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僵蚕?
僵蚕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研末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研末内服时,每次常规用量为1~3克。
外用时,取适量生僵蚕研成细末,用醋调制后外敷患处,可治疗乳腺炎。
僵蚕可以泡酒使用。
搐鼻药酒:和白芷、羌活、荆芥等中药配伍泡酒,有扶正祛邪、活血祛风的作用,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以及伤风、风寒感冒。
祛痰通络酒:和川芎、桂枝、白芥子等中药配伍泡酒,有化瘀通络、散寒除湿、活血祛风的作用,主要用于痹证。
温馨提示
现在临床基本只有炮制过的僵蚕,即麸炒僵蚕,而几乎不用生僵蚕。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和桔梗、桑螵蛸、萆薢、茯苓、茯神同时服用。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僵蚕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僵蚕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僵蚕口服的毒性比较小。
过量服用僵蚕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停药,并立即送医院急救。
昏迷
抽搐
走路不稳
四肢震颤
僵蚕内服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停用。
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
腹胀
口咽干燥
恶心
食欲减退
困倦
停药后,症状没有改善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我该如何选购僵蚕?
僵蚕主要产自四川、浙江、江苏等养蚕地区。
僵蚕为灰黄色,近似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可以看到白色粉霜状的分生孢子和气生菌丝。头部比较圆,尾部多为二分歧状,有明显的体节,共有8对足。质地硬而脆,容易被折断,断面比较平坦,外层为白色,中间有4个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僵蚕气微腥,味微咸。
炒僵蚕由僵蚕炒制而得,和僵蚕相似,表面为黄色。
好的僵蚕或炒僵蚕都比较肥壮,质地硬,颜色白,断面明亮。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含僵蚕的中成药有哪些?
复方牵正膏:有舒经活络、祛风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邪中络、口眼㖞斜、筋骨疼痛、肌肉麻木。
小儿太极丸:有清热镇惊、涤痰消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急惊、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内热咳嗽、食积痞满等。
小儿清热镇惊散:具有清热镇惊、开窍定搐的作用,可以治疗小儿脏腑积热导致的急热惊风、痰涎壅盛、手足抽搐、烦躁口渴、睡卧不安、咳嗽身热。
小儿咳喘颗粒:具有清热宣肺、降逆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痰多。
定搐化风丸:具有散风化痰、清热镇惊的作用,能治疗小儿脏腑积热,关窍闭塞导致的急热惊风、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目直视、颈项强直、昏睡、痰涎壅盛。
僵蚕和僵蛹功效一样吗?
僵蚕是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僵蛹是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蚕蛹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两者功效相似。
僵蚕和僵蛹都有息风、镇惊、止痉、化痰、散结等功效,都可用于治疗惊痫抽搐、风热头痛、惊风、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流行性腮腺炎等。僵蚕的药力比僵蛹强,僵蛹可作为僵蚕的替代品。
用药误区
误区:僵蚕生用和炒后用没有差别
生僵蚕和炒僵蚕都是僵蚕的炮制加工品,两者功效相同,但由于制作方法不同,作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生僵蚕辛散的作用比较强,药力比较猛,常用于治疗惊痫抽搐、肝风头痛、风疹瘙痒等;炒僵蚕疏风解表的药力比较弱,而化痰散结的作用比较强,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中风失音、瘰疬痰核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己烯雌酚(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