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
通用名: 别嘌醇
别名: 别嘌呤醇
商品名: 赛洛克、赛洛力、痛风宁
英文名称: Allopurinol
别嘌醇是什么药?
本品是一种抗尿酸生成的药物。临床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尤其是痛风性肾病患者;痛风石;或用于预防尿酸和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别嘌醇有哪些用途?
别嘌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尤其是痛风性肾病患者;痛风石;或用于预防尿酸和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别嘌醇有哪些制剂和规格?
别嘌醇有多种制剂和规格。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别嘌醇片剂:0.1克。
别嘌醇缓释片:0.25克。
别嘌醇缓释胶囊:0.25克。
用药前须知
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别嘌醇?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别嘌醇?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老年患者应谨遵医嘱慎用别嘌醇。
别嘌醇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别嘌醇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别嘌醇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我该如何用药?
别嘌醇为处方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是否增量或减量,均需按照医嘱严格使用。
本品必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炎症症状消失后(一般在发作后2周左右)方开始应用。
本品必须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有效量剂量,能维持正常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以后逐渐减量,用最小有效量维持较长时间。
成人口服,初次剂量,一次口服50毫克,一日1~2次,以后每周可递增50~100毫克,至一日200~300毫克,分2~3次服。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一般不超过600毫克。维持量:一次100~200毫克,一日2~3次。
儿童口服,用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6岁以下每次50毫克,6~10岁每次100毫克,一日1~3次。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尿酸及24小时尿尿酸水平,以此作为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服药期间需大量饮水,以维持一日尿量在2升以上,并使尿液呈中性或偏碱性,以促进尿酸排出。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服用别嘌醇后可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刺痛等。如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别嘌醇应该如何保存?
别嘌醇应该放在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别嘌醇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可出现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如皮疹广泛而持久,经对症处理无效,并有加重趋势时必须停药。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骨髓抑制,出现上述症状应停药。
周围神经炎,如手、足麻木,刺痛或疼痛等。
其他:脱发、头痛、嗜睡、眩晕、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肝毒性、间质性肾炎及过敏性血管炎等。
国外曾报道数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发生原因未明的突然死亡。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别嘌醇相互作用?
乙醇、氯噻酮、依他尼酸、呋塞米、美托拉宗(metolazone)、吡嗪酰胺或噻嗪类利尿药均可增加血清中尿酸含量。本品与上述药物同用或饮酒就会降低其控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效力,应用本品要注意用量的调整。
对高血压或肾功能差的患者,本品与噻嗪类利尿药同用时,有发生肾功能衰竭及出现过敏的报道。
别嘌醇与氨苄西林同用时,皮疹的发生率增多,尤其在高尿酸血症患者。
别嘌醇与抗凝药如双香豆素、茚满二酮衍生物等同用时,后者的效应可加强,应注意调整剂量。
别嘌醇与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同用时,因酶的氧化受阻更显著,用量一般要减少1/4~1/3。
别嘌醇与环磷酰胺同用时,对骨髓的抑制可更明显。
别嘌醇与促进尿酸形成的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可能。
与排尿酸药合用可加强疗效。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别嘌醇?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如何合理使用别嘌醇?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别嘌醇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别嘌醇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 维生素C(1050)
- 板蓝根(994)
- 青霉素(869)
- 阿司匹林(747)
- 枸杞子(689)
- 菊花(654)
- 阿度西林(627)
- 黄连(609)
- 大山楂丸(584)
- 甘草(544)
- 奥美拉唑(538)
- 百合(439)
- 三七(411)
- 巴多昔芬(401)
- 增液颗粒(340)
- 生津消渴胶囊(306)
- 麻芩消咳颗粒(302)
- 英花片(297)
- 阿福特罗(295)
- 维A酸(294)
- 何首乌(282)
- 丙酸氟替卡松(279)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6)
- 五灵脂(276)
- 氯拉洛尔(271)
- 醋酸甲萘氢醌(269)
- 安胃止痛胶囊(267)
- 哌拉西林(267)
- 青藤碱(263)
- 麻苏止咳颗粒(262)
- 七子填精口服液(262)
- 诺替西泮(261)
- 环硫雄醇(260)
- 氨来咕诺(259)
- 柳栎浸膏(259)
- 己烯雌酚(257)
- 猴头菌提取物(255)
- 麦味地黄口服液(254)
- 硫酸司巴丁(252)
- 巴柳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