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通用名: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别名: 二氢麦角胺、氢化麦角胺
商品名: 赛格乐 、培磊新
英文名称: Ddihydroergotamine Mesylate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是什么药?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是从麦角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及血管性头痛的治疗。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有哪些用途?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主要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及血管性头痛,胃肠外给药可用于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有哪些制剂和规格?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有多种制剂和规格,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注射剂:1毫克/1毫升;2毫克/1毫升。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片剂:1毫克。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缓释胶囊:5毫克。
用药前须知
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对甲磺酸双氢麦角胺过敏者禁用。
妊娠期妇女禁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冠心病患者禁用。
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持续低血压、休克患者禁用。
败血症患者禁用。
血管外科手术后患者禁用。
偏瘫性或基底动脉性偏头痛患者禁用。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对其他麦角碱药物曾产生过依赖性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存在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者需谨慎使用。
贫血患者慎用。
我该如何用药?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注射剂应在医院由护士操作完成,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急性血管性头痛
肌内注射1毫克,每隔1小时重复1次,直至总量达3毫克。每周总量不应超过6毫克。
直立性低血压
经鼻给药 偏头痛:每侧一次0.5mg,15分钟后再给药1次,总量2mg。
儿童和老年人如何使用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用药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痉挛、低血压、头痛等。如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或者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低血压。
意识模糊。
惊厥。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应该如何保存?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贮于25℃处密闭保存。可以在冰箱里冷藏,但不要冷冻。
药物要远离儿童放置。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不良反应包括
心血管系统:血管痉挛、心动过速、麦角中毒症状、心绞痛、高血压或低血压。
神经系统:四肢感觉异常、下肢乏力、头痛、意识模糊、嗜睡、惊厥。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便秘。
肾脏:急性肾功能衰竭。
呼吸系统:胸膜增厚或渗液、间质性肺炎。
皮肤肌肉骨骼系统:四肢痛、痉挛性腿痛、跛行、肌肉痛、局部水肿和瘙痒、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可见外周坏疽的症状。
有报道,联用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与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肠缺血和继发坏死,皮肤、肌肉坏死。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甲磺酸双氢麦角胺相互作用?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与可卡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氯雷他定、米多君、二乙酰麦迪霉素、伪麻黄碱、利托那韦、沙拉新等合用,致血压骤升。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与5-HT1受体激动药合用,致血管痉挛反应延长。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与右旋苯丙胺、西布曲明合用,可致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出汗、震颤、肌阵挛、寒战、反射亢进及高血压。
强效CYP3A4抑制药可减少甲磺酸双氢麦角胺代谢,导致麦角中毒或增加麦角中毒的危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血管痉挛性缺血等。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甲磺酸双氢麦角胺属于妊娠期安全等级X: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患者。
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如何合甲磺酸双氢麦角胺?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甲磺酸双氢麦角胺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性、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己烯雌酚(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