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雌激素
通用名: 结合雌激素
别名: 结合型雌激素、共轭雌激素、妊马雌酮、Premarin
商品名: 倍美力,红丽来
英文名称: Conjugated Estrogens
结合雌激素是什么药?
本品通过直接作用使子宫、输卵管和阴道生长发育,有助于骨骼成形等,临床用于缓解中、重度与绝经相关的血管舒缩症状。
结合雌激素有哪些用途?
用于缓解中、重度与绝经相关的血管舒缩症状。
用于治疗外阴和阴道萎缩。当仅为治疗外阴和阴道萎缩症状而使用时,应考虑阴道局部用药的产品。
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当仅为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时,应仅对有明显骨质疏松危险的妇女和被认为不适合非雌激素疗法的妇女才考虑使用。
治疗因性腺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低下症。
治疗适当选择的女性和男性转移性乳腺癌(仅作症状缓解用)。
治疗晚期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仅作症状缓解用)。
结合雌激素有哪些制剂和规格?
结合雌激素通常制成片剂和软膏剂,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结合雌激素片剂:0.25毫克;0.3毫克;0.45毫克;0.9毫克;l.25毫克;2.5毫克。
结合雌激素软膏剂:0.625毫克/1克。
注射剂:每支25mg。
用药前须知
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结合雌激素?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已知或怀疑雌激素依赖的肿瘤患者禁用。
活动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有此类病史患者禁用。
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检查不能恢复到正常的肝脏疾病患者禁用。
诊断不明的生殖器官异常出血。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结合雌激素?
哺乳期妇女如确需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
患有与骨代谢疾病相关的严重低钙血症的患者,应慎用雌激素。
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我该如何用药?
结合雌激素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在家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治疗中、重度血管舒缩症:口服每天0.3mg开始,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调整剂量,必须选择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疗程尽可能短。
外阴和阴道萎缩:口服0.3~1.25毫克,或更多,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而定。治疗可不中断地进行,或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周期方案(例如25天用药,5天停药)进行适当治疗。如需停药或逐渐停药应隔3~6个月。
严重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应该首先接受短期口服治疗(每天1.25毫克,10天左右),以使阴道黏膜能够适应软膏涂敷。阴道软膏治疗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定期评估雌激素治疗的需要。已经接受口服治疗的患者,鉴于阴道可能吸收本品,因此可以减少口服剂量。
萎缩程度的变化与药物吸收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作为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软膏剂应涂于阴道内或局部表面,每天2~4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予以调整。药物使用应呈周期性(如连续使用3周,然后停药1周)。患者若持续或反复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该采取合适的诊断措施,以便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治疗因性腺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所致的女性雌激素过少、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每天0.3或0.625毫克,周期性服用(如用药3周,停药1周)。
剂量可根椐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子宫内膜反应进行调整。在由于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所致的青春期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中,0.15毫克剂量可诱导乳房发育。每隔6~12个月剂量可逐渐增加,以达到适当的骨龄生长所需量,最终使骨骺闭合。
当骨骼成熟后,长期应用0.625毫克合并序贯应用孕激素可以形成人工月经周期,并可维持骨矿物质密度。女性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每天1.25毫克,周期性服用。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反应,剂量可上调或下调。维持治疗量调整至能有效控制的最小剂量。
治疗女性和男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仅用于缓解症状)腺癌推荐剂量为一次10毫克,每日3次,至少3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一次1.25~2.5毫克。疗效可依据磷酸盐测定和患者症状有无改善来调整用量。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最低的有效剂量治疗,通常宜从每日0.3mg开始。可以不持续地进行或用周期方案(例如用药25天,停药5天的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用药。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有两项研究报道,在绝经期后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中,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
有研究报道雌激素替代治疗(单用雌激素或与孕激素联用),可增加患血栓性静脉炎和(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性。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雌激素治疗时必须了解可能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性静脉炎、视网膜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肺栓塞)的风险。并须对其早期表现提高警惕。
在雌激素替代治疗期间通常血压维持正常或下降,偶有的血压升高是对雌激素的特异质反应。在应用雌激素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
乳腺癌和骨转移患者应用雌激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高钙血症。如果发生,必须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血钙水平。
曾有报道雌激素可增加绝经后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对所有服用雌激素的妇女需定期进行临床观察。
妊娠期不应使用雌激素。在妊娠期及产后早期不适用雌激素治疗。雌激素对预防和治疗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无效。雌激素也不适用于预防产后乳房肿胀。妊娠期应用雌激素与胎儿生殖器先天性缺陷以及其他一些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增高相关。
在开始用雌激素治疗之前,要取得完整的病史及家族史。治疗前及周期性的体格检查必须特别注意包括血压、乳房、腹部和盆腔器官,以及巴氏涂片试验。作为常规,在未对患者复查时,开具雌激素处方不能超过1年。
有研究表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有高凝状态,主要与抗凝血酶活性下降有关。
有家族性脂蛋白代谢缺陷的患者,雌激素治疗会大量增加三酰甘油而导致胰腺炎和其他并发症。
雌激素可导致某种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下列病情,如哮喘、癫痫、偏头痛、心、肾功能不全,必须密切观察。
有些患者可出现意外的雌激素刺激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和乳房痛。
雌激素可使子宫平滑肌瘤的体积增大。
根据口服避孕药得到的资料显示,在进行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疾患危险性的手术前4周或长期不活动时,应停止使用雌激素。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结合雌激素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乳房疼痛、压痛。
生殖道瘙痒、阴道溢液。
头痛、偏头痛。
抑郁、痴呆。
结合雌激素应该如何保存?
结合雌激素应该放在室温(10-30℃)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结合雌激素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结合雌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
生殖系统和乳房
突破性出血(点滴出血)。
乳房疼痛、压痛、增大、溢液。
外阴阴道使用部位不适包括灼烧、刺痛和生殖道瘙痒、阴道溢液。
子宫肌瘤增大。
子宫内膜增生。
胃肠道: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胰腺炎。
神经系统:头昏、头痛、偏头痛、紧张、脑血管意外(卒中)。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关节痛、小腿肌肉痉挛。
精神障碍:性欲改变、情绪异常、易怒、抑郁、痴呆。
血管: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全身疾病和给药部位情况:水肿。
皮肤和皮下组织:脱发、黄褐斑/黑斑、多毛症、瘙痒、皮疹、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
肝胆:胆汁淤积性黄疸。
感染:阴道炎,包括阴道白色念珠菌病、膀胱炎。
恶性和良性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 乳腺癌、卵巢癌、乳腺纤维囊性变、子宫内膜癌、肝脏血管瘤增大。
免疫系统: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
代谢和营养:糖耐量减低。
眼睛:视网膜血管血栓形成、隐形眼镜不耐受。
心脏:心肌梗死。
体检:体重变化(增加或降低)、三酰甘油升高、血压升高。
内分泌:青春期早熟。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结合雌激素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结合雌激素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结合雌激素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体内外研究都表明雌激素部分通过CYP3A4来代谢。因此CYP3A4的诱导剂和抑制剂都能影响雌激素药物的代谢。CYP3A4的诱导剂如贯叶连翘、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利福平和地塞米松都可以降低雌激素血药浓度,可能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和(或)改变子宫出血的情况。CYP3A4的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红霉素、克拉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利托那韦和葡萄柚汁可以升高雌激素血浆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应。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结合雌激素?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结合雌激素属于妊娠期安全等级X: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患者。
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哺乳期妇女如确需要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
如何合理使用结合雌激素?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结合雌激素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结合雌激素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 维生素C(1045)
- 板蓝根(989)
- 青霉素(860)
- 阿司匹林(738)
- 枸杞子(685)
- 菊花(646)
- 阿度西林(618)
- 黄连(602)
- 大山楂丸(578)
- 甘草(537)
- 奥美拉唑(525)
- 百合(431)
- 三七(405)
- 巴多昔芬(394)
- 增液颗粒(335)
- 生津消渴胶囊(301)
- 麻芩消咳颗粒(296)
- 阿福特罗(292)
- 英花片(291)
- 维A酸(289)
- 何首乌(274)
- 丙酸氟替卡松(272)
- 五灵脂(271)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0)
- 氯拉洛尔(264)
- 哌拉西林(264)
- 醋酸甲萘氢醌(262)
- 安胃止痛胶囊(260)
- 麻苏止咳颗粒(258)
- 青藤碱(257)
- 诺替西泮(25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56)
- 柳栎浸膏(254)
- 氨来咕诺(253)
- 环硫雄醇(253)
- 猴头菌提取物(250)
- 己烯雌酚(250)
- 巴柳氮(248)
- 麦味地黄口服液(248)
- 硫酸司巴丁(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