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蔓荆子

蔓荆子

正名: 蔓荆子

英文名: Manjingzi

拉丁名: Viticis Fructus

别称: 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实

什么是蔓荆子?

  • 蔓荆子是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干燥的成熟果实。

  • 蔓荆子药性微寒,味辛、苦。归膀胱、肝、胃经。

  • 蔓荆子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二萜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不能少于0.030%。

功效与作用

  • 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蔓荆子有解热、镇痛、祛痰、平喘、抗炎、降血压等作用。

  • 蔓荆子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暗不明、目赤多泪、齿龈肿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风湿痹痛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蔓荆子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蔓荆子。

  • 胃虚者,请谨慎使用蔓荆子。

  • 血虚有火的头痛目眩者,请谨慎使用蔓荆子。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请谨慎使用蔓荆子。

  • 哺乳期女性使用蔓荆子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蔓荆子?

  • 蔓荆子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

  • 外用时,可取适量蔓荆子煎水外洗患处。

  • 蔓荆子可以泡酒服用。

    加味蔓荆子酒:和川芎、菊花、防风、薄荷一起泡酒,有疏利头目、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风热性头痛、偏头痛、头昏等。

    搐鼻药酒:和白芷、羌活、荆芥、牡丹皮等中药配伍泡酒,有活血祛风、扶正祛邪的功效,可预防流行性感冒,也可用于伤风、风寒感冒。

温馨提示

蔓荆子煎汁时,需要先捣碎。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蔓荆子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蔓荆子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现代研究表明,蔓荆子的毒性比较小。

  • 服用蔓荆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情况,请立即停药,并就医治疗。

  •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蔓荆子,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蔓荆子?

  • 蔓荆子的道地产区在山东胶州湾各县,江西、江苏、安徽、河南、云南、广东等地也有生产。

  • 蔓荆子具有如下特征:

    蔓荆子为灰黑色或黑褐色的球形,表面有灰白色粉霜状茸毛覆盖,可见4条纵向浅沟,顶端微凹,基部有短果梗和灰白色宿萼。

    萼上覆盖有密集的茸毛,长度为果实的1/3~2/3,5齿裂,有2裂比较深。重量比较轻,质地坚韧,不容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1枚种子。蔓荆子有特殊的香味,品尝时味比较淡,带有微微的辛味。

    炒蔓荆子的外形和蔓荆子相似,表面为黑色或黑褐色,部分基部可见残留的短果柄和宿萼。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 品质好的蔓荆子粒大、饱满,且气味浓郁。

  •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含蔓荆子的中成药有哪些?

  • 益气聪明丸:有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 拨云退翳丸:有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目翳外障、隐痛流泪、视物不清。

  • 黄连上清丸:具有清热散风、泻火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上攻、肺胃热盛引起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暴发火眼、耳痛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 芎菊上清颗粒: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头痛、鼻塞。

  • 换骨丸:具有散风祛湿、活络止痛的作用,能治疗周身疼痛、四肢麻木、筋骨无力、行步艰难等。

生蔓荆子和炒蔓荆子功效一样吗?

  • 生蔓荆子和炒蔓荆子的功效相同,但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生蔓荆子和炒蔓荆子都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的作用,都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暗不明、目赤多泪、牙龈肿痛、头晕目眩、风湿痹痛等。

    生蔓荆子善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多用于治疗风热头痛、鼻塞、目赤肿痛等;炒蔓荆子善于升清阳之气、祛风止痛,多用于治疗耳目失聪、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

用药误区

  • 误区:炒蔓荆子直接放入锅中煎煮即可

    使用炒蔓荆子时,需要先捣碎,再放入锅中煎煮,直接煎煮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