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
正名: 胖大海
英文名: Pangdahai
拉丁名: Sterculiae Lychnophorae Semen
别名: 大海、通大海、莫大海、安南子、大洞果、大海子、大海榄、红胖大海
什么是胖大海?
胖大海是梧桐科植物胖大海干燥的成熟种子。
胖大海味甘,药性寒。归大肠、肺经。
胖大海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成分、胖大海素、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功效与作用
胖大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胖大海有调节免疫、降血压、抗炎、抑菌、减肥、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等作用。
胖大海可治疗肺热声哑、咽喉干痛、干咳无痰、头痛目赤、热结便闭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胖大海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胖大海。
脾胃虚寒泄泻者,需谨慎服用胖大海。
如果您正在使用环磷酸胶、抗凝血药以及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胖大海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胖大海?
胖大海可煎汤内服,也可直接泡水饮用,还可入丸散剂使用,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或泡水内服,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2~3枚。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胖大海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部分动物实验显示,胖大海仁有毒性作用,但未明确显示毒性成分。
中毒后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需要紧急抢救。
胖大海药性寒,过量或长期使用,出现以下症状时,要立即停止服用。
胃部疼痛
精神疲倦
食欲不振
大便溏稀
停止服用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要医院就诊。
我该如何选购胖大海?
胖大海的主产地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
胖大海具有如下特征:
胖大海为棕色或暗棕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比较尖而且歪,长有浅色的、圆形的种脐。胖大海表面有些许光泽,长有干缩的不规则皱纹。外层种皮质地脆,非常薄,容易脱落。
中层种皮为黑褐色,较厚,质地疏松易碎,泡在水中会变成膨胀的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内层种皮稍革质,可与中层种皮剥离,内有2片卵形的肥厚胚乳和2枚菲薄的子叶,子叶紧贴于胚乳内侧,与胚乳等大。胖大海气味轻微,味道偏淡,咀嚼时有黏性。
应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蛀。
含胖大海的中成药有哪些?
复方青果颗粒:能清热、利咽,主要用于治疗声哑失音、口干舌燥、咽喉肿痛。
黄氏响声丸:能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可用于治疗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引寒热头痛、咽干灼热、声音嘶哑、咽中有痰、咽喉肿痛、便秘尿赤,也可用于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等的治疗。
金嗓清音丸:有养阴清肺、化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阴虚引起的慢喉瘖及慢喉痹,可缓解咽干咽痛、声音嘶哑,还可用于慢性喉炎、慢性咽炎等。
健民咽喉片:能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主要治疗热盛津伤、热毒内盛引起的失音、咽喉肿痛、上呼吸道炎症等。
金果饮:能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治疗肺热阴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咽燥,也可用于急、慢性咽炎及放疗引起的咽干不适的治疗。
胖大海和桔梗功效一样吗?
胖大海是梧桐科植物胖大海干燥的成熟种子,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干燥的根。二者功效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胖大海和桔梗都有宣肺、利咽、开音的功效,可治疗咳嗽有痰、咽干失音、咽喉肿痛等。
胖大海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燥热便秘等。桔梗还有排脓的功效,可治疗肺痈吐脓等。
用药误区
误区:胖大海可以长期或大量使用
胖大海不适合长期或过量使用。胖大海药性偏寒,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导致胃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不良反应。服药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用药剂量。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12)
- 板蓝根(1037)
- 青霉素(917)
- 阿司匹林(808)
- 枸杞子(739)
- 菊花(710)
- 阿度西林(695)
- 黄连(658)
- 大山楂丸(630)
- 奥美拉唑(617)
- 甘草(593)
- 百合(486)
- 三七(461)
- 巴多昔芬(446)
- 增液颗粒(399)
- 生津消渴胶囊(363)
- 五灵脂(360)
- 英花片(357)
- 维A酸(350)
- 麻芩消咳颗粒(346)
- 阿福特罗(342)
- 丙酸氟替卡松(330)
- 何首乌(329)
- 复方鱼腥草胶囊(322)
- 安胃止痛胶囊(318)
- 清热八味胶囊(316)
- 醋酸甲萘氢醌(314)
- 哌拉西林(314)
- 环硫雄醇(313)
- 氯拉洛尔(311)
- 七子填精口服液(311)
- 阿洛司琼(310)
- 柳栎浸膏(310)
- 青藤碱(307)
- 氨来咕诺(305)
- 诺替西泮(303)
- 己烯雌酚(301)
- 麻苏止咳颗粒(301)
- 麦味地黄口服液(301)
- 猴头菌提取物(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