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
正名: 千金子
英文名: Qianjinzi
拉丁名: Euphorbiae Semen
别名: 联步、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拒冬实、拒冬子、滩板救、看园老、百药解、小巴豆、千金药解
什么是千金子?
千金子是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千金子味辛,药性温。归肾、肝、大肠经。有毒。
千金子的主要成分为脂肪油、甾醇、二萜酯、蛋白质类成分、游离的二萜醇、香豆素类化合物等。其中,脂肪油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千金子的药材及饮片中,脂肪油的含量不得少于35.0%,千金子甾醇的含量不得少于0.35%;千金子霜中,脂肪油的含量应为18.0%~20.0%。
功效与作用
千金子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千金子有导泻、抗肿瘤等作用。
千金子可治疗痰饮水肿、血瘀经闭、积滞胀满、二便不通。
外治赘疣、顽癣等。
目前,千金子还被用于治疗癫痫。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千金子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千金子。
体弱便溏者,禁止服用千金子。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千金子有毒,孕妇禁止使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千金子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儿童及老年人群使用千金子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千金子?
千金子可入丸散剂服用,也可制霜入丸散服用。服用时需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千金子入丸散剂使用的常规用量为1~2克,去壳、去油用;千金子霜入丸散剂使用的常规用量为0.5~1克。
外用时,取适量千金子与重台等中药配伍研散,敷于患处,可治疗蛇咬伤。
千金子可泡酒使用。
皮癣水(外用):与苦参、斑蝥、蜈蚣等中药配伍使用,可凉血祛风湿、杀虫止痒,主要用于体癣、股癣、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等。
温馨提示
千金子有毒,使用时需谨慎,不可超量,以防中毒。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腥膻、油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千金子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千金子有毒性作用。
如果在服用后,出现以下症状,要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头晕头痛
恶心流涎
呕吐
精神不振
腹痛腹泻
心悸
发热
面色苍白
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呼吸浅促
尿少浑浊
我该如何选购千金子?
千金子主要分布在河南、浙江等地区。
千金子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征:
千金子:为灰棕色或灰褐色的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皱纹,网孔凹陷处形成灰黑色的细小斑点。一侧长有纵向沟纹状的种脊,顶端突起,下端为线形种脐,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部分有脱落后的瘢痕。种皮较薄且脆,种仁富含油质,为白色或黄白色。千金子气微,味辛。
千金子霜:为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略显油性。味辛辣。
存放于干燥、阴凉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温馨提示
千金子有毒,请到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
含千金子的中成药有哪些?
紫金锭: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用于治疗热毒蕴结引起的溃疡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等。
时疫救急丸:能祛暑散寒、定痛止泻,可用于治疗头晕发热、暑湿霍乱、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泄泻。
八宝玉枢丸:可清瘟解毒、开窍辟秽,主要用于治疗伤寒郁热、时疫传染、胸膈滞寒、烦乱狂言、山岚瘴气。
癫痫宁片:有豁痰开窍、息风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痰上扰所致的癫痫病,可缓解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少倾清醒等,也可用于癔病、失眠等的治疗。
玉枢散:能辟秽解毒,内服能治湿温时邪所致的头昏胸闷、腹痛吐泻、小儿痰壅惊闭等;外敷可治痈疽疔疮、肿核结毒等。
千金子和青葙子功效一样吗?
千金子是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苦、微寒;归肝经。二者功效不同。
千金子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的作用,可治疗痰饮水肿、血瘀经闭、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赘疣、顽癣等。
青葙子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主要用于肝热目赤、视物昏花、目生翳膜、肝火眩晕等。
用药误区
误区:千金子有毒,不能内服
千金子虽然有毒,但通过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延长煎煮时间等,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所以千金子是可以内服的,但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加药量。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91)
- 板蓝根(1029)
- 青霉素(901)
- 阿司匹林(796)
- 枸杞子(729)
- 菊花(690)
- 阿度西林(682)
- 黄连(646)
- 大山楂丸(616)
- 奥美拉唑(594)
- 甘草(581)
- 百合(473)
- 三七(446)
- 巴多昔芬(438)
- 增液颗粒(375)
- 生津消渴胶囊(342)
- 麻芩消咳颗粒(337)
- 英花片(337)
- 阿福特罗(330)
- 维A酸(328)
- 丙酸氟替卡松(318)
- 何首乌(316)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4)
- 五灵脂(308)
- 安胃止痛胶囊(307)
- 醋酸甲萘氢醌(305)
- 氯拉洛尔(305)
- 哌拉西林(302)
- 环硫雄醇(300)
- 柳栎浸膏(298)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8)
- 青藤碱(298)
- 诺替西泮(296)
- 阿洛司琼(293)
- 氨来咕诺(293)
- 麻苏止咳颗粒(293)
- 猴头菌提取物(291)
- 己烯雌酚(291)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8)
- 巴柳氮(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