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青蒿

青蒿

正名: 青蒿

英文名: Qinghao

拉丁名: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别称: 黑蒿、三庚草、蒿、草蒿、方渍、臭蒿、香蒿、草蒿子、白染艮、野兰蒿、蒿子、草青蒿、卂蒿、葭

什么是青蒿?

  • 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 青蒿药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

  • 青蒿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倍半萜、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与作用

  • 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青蒿具有调节免疫、抗心律失常、抗寄生虫、抗炎等作用。

  • 青蒿可以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

  • 目前,青蒿还被用于治疗登革热、慢性气管炎、盘形红斑狼疮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青蒿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青蒿。

  • 脾胃虚弱、内寒作泻、饮食停滞泄泻者,禁止使用。

  • 产后血虚者,请谨慎使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使用青蒿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青蒿?

  • 青蒿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剂或散剂服用,新鲜的青蒿还可以绞成汁饮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2克,后下;治疟疾时可用20~40克;如果使用新鲜的青蒿用量要加倍。

  • 外用时,取适量青蒿研末调制后敷于患处,或者煎水洗患处;还可取新鲜的青蒿捣烂敷于患处。

  • 青蒿可以泡酒使用。

    • 青蒿酒:和糯米、酒曲等配伍泡酒,有清热凉血、解暑、退虚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夏日感冒、夜热早凉、鼻出血、胸痞呕恶、小便不利、骨蒸潮热、无汗等症。

    • 酒煎饮方:和常山、炙鳖甲等药物配伍泡酒,有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太阳疟、寒热互作、腰痛头重等。

温馨提示

青蒿煎汁时,不宜久煎,应在停火前5~10分钟放入容器内煎煮,以防影响药效。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青蒿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青蒿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传统医学认为青蒿无毒,也未发现按规定剂量服用青蒿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青蒿,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青蒿?

  • 青蒿主产于重庆万州、丰都、黔江、秀山、酉阳、涪陵等地。

  • 青蒿具有如下特征:

    • 青蒿茎为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为黄绿色或棕黄色,有纵棱线;质地略微坚硬,容易折断,断面中间有髓。青蒿叶互生,为暗绿色或棕绿色,卷曲皱缩,容易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为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长有短毛。青蒿有特殊香气,味微苦。

  •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含青蒿的中成药有哪些?

  • 青蒿油软胶囊: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治疗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

  • 青蒿鳖甲片: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可用于温病后期、热退无汗、阴虚低热、夜热早凉等。

  • 感冒止咳颗粒: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引起的感冒,缓解咳嗽、头痛鼻塞、周身不适、咽喉肿痛、发热恶风。

  •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具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内郁化火、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

青蒿和地骨皮功效一样吗?

  • 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干燥的地上部分,归肝、胆经;地骨皮是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干燥的根皮,归肺、肝、肾经。两者功效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 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的功效。

  • 青蒿可以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

    • 青蒿和地骨皮都具有清热、除蒸的功效,都可以治疗阴虚发热、骨蒸等。但是,青蒿多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引起的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地骨皮多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

    • 青蒿还具有解暑、截疟、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地骨皮还具有清肺降火、生津止渴、凉血的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内热消渴,以及血热造成的咯血、衄血、尿血等。

用药误区

  • 误区:青蒿能可长时间煎煮

    • 青蒿不可长时间煎煮,宜后下。青蒿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为挥发油和倍半萜类化合物,长时间煎煮会导致有效成分挥发,降低药效。所以应在停火前5~10分钟时,再放入青蒿煎煮。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