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
正名: 拳参
英文名: Quanshen
拉丁名: Bistortae Rhizoma
别称: 紫参、山虾子、破伤药、虾参、石蚕、刀剪药、疙瘩参、回头参、山柳柳、倒根草、刀枪药、马峰七
什么是拳参?
拳参是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
拳参药性微寒,味苦、涩。归肺、肝、大肠经。
拳参的化学成分包括鞣质、糖类、树胶、果胶、树脂、黏液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拳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不能少于0.12%。
功效与作用
拳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拳参具有镇痛、抑菌等作用。
拳参可以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水火烫伤、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拳参过敏者,禁止使用。
阴证疮疡者,禁止使用拳参。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拳参。
如果您正在使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铁剂或者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拳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拳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拳参?
拳参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
外用时,取适量拳参煎汤擦洗患处,可治疗痈肿瘰疬、痔疮肿痛、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研末撒敷患处,可治疗外伤出血。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与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铁剂同时使用。
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酒类等,可能会影响拳参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拳参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截至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拳参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拳参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拳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拳参?
拳参主要产自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
拳参具有如下特征:
拳参为紫褐色或紫黑色的扁长条形或扁圆柱形,弯曲,部分对卷弯曲,两端比较尖,或者一端逐渐变细。表面比较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微平坦或者有些许凹槽,全体都有粗环纹,环纹数量较多,并且可以看到残留的须根或根痕。质地比较硬,断面为浅棕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排列成环的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味清淡,味道苦、涩。
品质好的拳参切面为浅棕红色。
置于干燥的地方保存。
含拳参的中成药有哪些?
紫参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热泻、肠炎。
复方拳参片: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胃痛,能缓解胃脘疼痛、嘈杂吞酸、吐血、便血等不适症状。
柴银感冒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痢泻灵片:有清热解毒、止痢、止泻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湿热痢疾、热泻。
蛇伤散:具有解蛇毒、利尿、消肿、通关开窍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拳参和人参功效一样吗?
拳参是蓼科植物拳参干燥的根茎,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干燥的根及根茎。两者功效不同。
拳参属于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水火烫伤、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等。
人参属于补虚药,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肺虚咳喘、脾虚食少、内热消渴、津伤口渴、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
用药误区
误区:拳参可以滋补身体
拳参是蓼科植物拳参干燥的根茎,属于清热药,并非补虚药,因此不能滋补身体。拳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蛇虫咬伤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51)
- 板蓝根(995)
- 青霉素(869)
- 阿司匹林(749)
- 枸杞子(690)
- 菊花(654)
- 阿度西林(628)
- 黄连(610)
- 大山楂丸(585)
- 甘草(545)
- 奥美拉唑(539)
- 百合(439)
- 三七(412)
- 巴多昔芬(403)
- 增液颗粒(341)
- 生津消渴胶囊(307)
- 麻芩消咳颗粒(303)
- 英花片(298)
- 阿福特罗(296)
- 维A酸(294)
- 何首乌(282)
- 丙酸氟替卡松(280)
- 复方鱼腥草胶囊(277)
- 五灵脂(277)
- 氯拉洛尔(272)
- 醋酸甲萘氢醌(270)
- 哌拉西林(268)
- 安胃止痛胶囊(267)
- 麻苏止咳颗粒(263)
- 七子填精口服液(263)
- 青藤碱(263)
- 环硫雄醇(262)
- 诺替西泮(262)
- 氨来咕诺(260)
- 柳栎浸膏(259)
- 己烯雌酚(258)
- 猴头菌提取物(256)
- 麦味地黄口服液(255)
- 巴柳氮(252)
- 硫酸司巴丁(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