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正名: 肉桂
英文名: Rougui
拉丁名: Cinnamomum cassia Prssl
别名: 梫、牡桂、笛桂、玉桂、桂树、大桂、桂木、木桂、紫桂、筒桂、官桂辣桂
什么是肉桂?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肉桂味辛、甘,药性大热。归心、肝、脾、肾经。
肉桂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二萜类、多糖、香豆素、烷醇及其多聚体化合物、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不得少于1.5%,挥发油的含量不得少于1.2%(ml/g)。
功效与作用
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肉桂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保护神经细胞、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皮肤过敏等作用。
肉桂可治疗腰膝冷痛、阳痿宫冷、虚阳上浮、肾虚作喘、心腹冷痛、眩晕目赤、寒疝腹痛、虚寒吐泻、痛经、闭经等。
目前,肉桂还被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肉桂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肉桂。
阴虚火旺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肉桂。
如果您正在使用碳酸氢钠等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肉桂药性大热,孕妇需谨慎使用肉桂,如有需求,请务必在使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肉桂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儿童及老年人群使用肉桂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肉桂?
肉桂可煎汁内服,也可研末服用,或入丸散剂使用,需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克;研末服用每日常规用量为0.5~1.5克。
外用时,取适量肉桂和陈皮等中药研成细末,用水调制后敷于患处,可治疗痈疖肿痛。
肉桂可泡酒使用。
秦艽酒(内服):与秦艽、牛膝、川芍等中药配伍使用,可祛风散寒、除积消胀、利水止痛,主要用于鼻流清涕、小腹胀满和疼痛、大便不通、小便艰涩不利。
救急药酒(内服):与公丁香、北细辛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醒神开窍、行气止痛,用于暑月贪凉、过食生冷引起的恶寒、头痛、呕吐、腹痛、泄泻、肢冷等。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不要与赤石脂等药物同时服用。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腥膻、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肉桂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肉桂的毒性较低。动物实验表明,服用小剂量的肉桂会抑制运动、眼睑下垂;大剂量可引起肢体痉挛、运动失调、呼吸急促。
部分患者过量服用肉桂后,可出现头晕眼花、目胀、心烦、口干、咳嗽、喉痛、身热发痒、鼻衄、血尿、尿道灼痛等表现。
如果要长时间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我该如何选购肉桂?
肉桂主要产于广西平南、容县、桂平、大瑶山、上思,广东德兴、广义、钦县、信宜等地。国外主产于越南、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
肉桂具有如下特征:
肉桂为灰棕色的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比较粗糙,有细小的不规则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部分长有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比较平坦,红棕色,有细小的纵向纹路,划后后明显的油痕。质地硬而脆,断面不平整,外层和内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肉桂有浓烈的香气,味道甜、辣。
应存放于干燥、阴凉的地方。
含肉桂的中成药有哪些?
复方皂矾丸:能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主要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还可用于放疗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白细胞减少属肾阳不足、气血两虚证。
心宝丸:能温补心肾、活血通脉,可用于治疗心肾阳虚、心脉瘀阻引起的心悸,可缓解动则喘促、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下肢肿胀,还可用于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桂附地黄丸:能温补肾阳,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肢体浮肿、痰饮喘咳、消渴、小便不利或过多等。
痛经宝颗粒: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经色暗淡。
桂附理中丸:可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肾阳衰弱、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肉桂和桂枝功效一样吗?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肉桂和桂枝都有温通经脉的功效,可治疗脘腹冷痛、痛经经闭、关节痹痛等。
肉桂还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阳痿宫冷、虚阳上浮、肾虚作喘、眩晕目赤、寒疝腹痛、虚寒吐泻等。桂枝还能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药误区
误区1:肉桂只能煎汁内服
肉桂不仅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时,取适量肉桂和陈皮等中药研成细末,用水调制后敷于患处,可治疗痈疖肿痛。
误区2:肉桂与肉桂子、肉桂叶功效相同
肉桂与肉桂子、肉桂叶虽然都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些区别:肉桂用于中医临床的阳虚诸证、寒凝诸痛;肉桂子擅长治疗中焦之病症,如胃脘冷痛等;肉桂叶可治疗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以及下焦肾气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请将家里储存的药品放置在儿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处。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89)
- 板蓝根(1028)
- 青霉素(900)
- 阿司匹林(795)
- 枸杞子(726)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0)
- 黄连(645)
- 大山楂丸(614)
- 奥美拉唑(592)
- 甘草(580)
- 百合(472)
- 三七(445)
- 巴多昔芬(437)
- 增液颗粒(374)
- 生津消渴胶囊(341)
- 麻芩消咳颗粒(336)
- 英花片(335)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6)
- 何首乌(315)
- 丙酸氟替卡松(314)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3)
- 五灵脂(307)
- 安胃止痛胶囊(305)
- 醋酸甲萘氢醌(304)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299)
- 环硫雄醇(297)
- 青藤碱(29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5)
- 柳栎浸膏(294)
- 诺替西泮(294)
- 氨来咕诺(291)
- 麻苏止咳颗粒(291)
- 阿洛司琼(290)
- 猴头菌提取物(289)
- 己烯雌酚(287)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5)
- 巴柳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