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
通用名: 生脉注射液
英文名: Shengmai Zhusheye
生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红参、麦冬、五味子。
生脉注射液的性状特征
生脉注射液为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的澄明液体。
生脉注射液有哪些主要作用?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
可缓解气短、心悸、四肢厥冷、汗出等症状。
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哪些病证?
用于治疗气阴两亏、脉虚欲脱造成的心悸。缓解气短、心悸不宁,以及四肢厥冷、汗出等症状。
也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用药前须知
生脉注射液为处方药物,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使用。
对红参、麦冬、五味子等任一种成分或者辅料过敏者禁用。
实证及暑热等病热尚存者、表证未解的咳证者禁用。
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非气阴两虚病患者不宜使用。
高血压患者、心肺严重疾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等患者应慎重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过敏体质者谨慎使用。
女性怀孕或哺乳期间禁用。
新生儿及婴幼儿禁用。
儿童、年老体弱者应慎重使用。
生脉注射液的制剂规格
注射剂,注射液每支装2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
如何使用生脉注射液?
使用时间:遵医嘱。
使用方法:可进行肌肉注射,也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使用剂量:肌内注射:一次2~4毫升,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6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使用。
温馨提示:
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
生脉注射液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生脉注射液可引起以下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高热、畏寒、乏力、疼痛、面色苍白等。
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多汗、局部皮肤反应等,有剥脱性皮炎个案报告。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胃不适、口干、口麻木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紫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区不适等。
精神及神经系绕:头晕、头痛、局部麻木、抽搐、震颤、头胀、意识模糊、失眠、精神障碍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哮喘、喉水肿、咽喉不适等。
用药部位:静脉炎、局部疼痛、局部麻木等。
其他:腰背剧痛、肌痛、球结膜水肿、视力异常、排尿异常、眶周水肿等。
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时,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用药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油腻食物,不宜喝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饮酒有可能使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反复。
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生脉注射液不宜与中药藜芦、五灵脂及其制剂同时使用。
不得超剂量、高浓度、过快滴注或长期连续用药,儿童、老人应按年龄或体质情况酌情减量。
生脉注射液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停药并进行积极救治。
生脉注射液有升压反应,高血压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温馨提示:
使用中成药时,首先需要请中医进行辨证,做到合理应用。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服用,也不可长期服用。
发生不良反应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要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11)
- 板蓝根(1037)
- 青霉素(916)
- 阿司匹林(807)
- 枸杞子(738)
- 菊花(708)
- 阿度西林(695)
- 黄连(658)
- 大山楂丸(630)
- 奥美拉唑(616)
- 甘草(593)
- 百合(486)
- 三七(460)
- 巴多昔芬(446)
- 增液颗粒(398)
- 生津消渴胶囊(362)
- 五灵脂(358)
- 英花片(356)
- 维A酸(348)
- 麻芩消咳颗粒(346)
- 阿福特罗(342)
- 丙酸氟替卡松(330)
- 何首乌(329)
- 复方鱼腥草胶囊(322)
- 安胃止痛胶囊(318)
- 醋酸甲萘氢醌(314)
- 环硫雄醇(313)
- 哌拉西林(313)
- 氯拉洛尔(311)
- 七子填精口服液(311)
- 阿洛司琼(310)
- 柳栎浸膏(310)
- 清热八味胶囊(310)
- 青藤碱(307)
- 氨来咕诺(305)
- 诺替西泮(303)
- 己烯雌酚(301)
- 麻苏止咳颗粒(301)
- 麦味地黄口服液(301)
- 猴头菌提取物(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