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药物百科   »  双水杨酯

双水杨酯

通用名: 双水杨酯

别名: 双水杨酸酯、水杨酸水杨酸酯

英文名称: Salsalate

双水杨酯是什么药?

双水杨酯为水杨酸衍生物,其作用为解热、镇痛及抗炎。

双水杨酯有哪些用途?

双水杨酯可用于风湿热、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及头痛、神经痛、牙痛、月经痛、腰痛及感冒发热等。

双水杨酯有哪些制剂和规格?

双水杨酯临床主要使用片剂。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 双水杨酯片剂: 0.3克。

用药前须知

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双水杨酯?

  • 对本品及阿司匹林过敏、有哮喘史病人禁用。

  • 严重的肝病、出血性疾病或接受抗凝剂治疗的人。

  • 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近期脑出血或年老体弱者禁用。

  • 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双水杨酯?

  • 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 1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本品。

  • 对其他NSAIDs有过敏史者慎用。

  • 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我该如何用药?

双水杨酯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成人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2~3次。也可以开始0.5~1克,一日2~3次,以后视病情调整用量。

儿童和老人如何使用双水杨酯?

  •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 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本品在服用时,应与食物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儿童、老年人或虚弱患者出汗过多,易致虚脱,已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应减少剂量。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双水杨酯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如果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双水杨酯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出现以下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 消化不良。

  • 耳鸣。

双水杨酯应如何保存?

  • 双水杨酯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 药物要远离儿童。

双水杨酯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双水杨酯不良反应包括:

  • 恶心、呕吐。

  • 消化不良。

  • 困倦、耳鸣。

  • 胃肠道少量出血。

哪些药物会与双水杨酯相互作用?

  • 与其他NSAIDs合用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合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 本品对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影响较小,但大剂量或与口服抗凝剂合用时,有发生出血的可能与抗凝药、溶栓药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 尿碱化药、抗酸药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

  • 尿酸化药可减少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 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本品与激素长期合用,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

  •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合用大量本品而加强、加速。

  • 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其随尿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加重。

  • 本品可降低丙磺舒或磺吡酮的排尿酸作用,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双水杨酯?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双水杨酯属于妊娠期安全等级C:在动物繁殖性研究有不良结果,但并未在人进行适当、有对照组的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妊娠妇女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妊娠期妇女除非必要,一般情况不建议使用双水杨酯,哺乳妇女应权衡利弊,在使用期间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如何合理使用双水杨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具,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双水杨酯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 双水杨酯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