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正名: 升麻
英文名: Shengma
拉丁名: Cimicifugae Rhizoma
别名: 周麻、周升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什么是升麻?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升麻味辛、微甘,药性微寒。归胃、脾、肺、大肠经。
升麻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类、挥发油、三萜类、色原酮等。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升麻中,异阿魏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10%。
功效与作用
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升麻还有抗菌、镇痛、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保护肝脏等作用。
升麻可治疗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口疮、齿痛、阳毒发斑、麻疹不透、子宫脱垂、脱肛等。
升麻还可用于治疗中老年神经性耳鸣。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升麻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升麻。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者,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升麻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升麻?
升麻可煎汤内服,也可入丸散剂使用。用药时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汤内服时,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3~10克。
外用时,可取适量升麻用醋研末后涂于患处。
升麻可泡酒使用。
排风酒(内服):与桂心、独活等中药配伍使用,具有祛风湿、助肾阳、清虚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劳虚热、心胸烦闷、言语错乱、手足酸痛、四肢拘急等。
祛风调荣酒(内服):与人参、细辛、茜草等中药配伍泡酒,具有调血养荣、散寒祛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挛急、关节酸痛、筋骨、口不能言等。
温馨提示
用于升阳时,适宜使用酒炒后的升麻;用于清热解毒时,宜用生升麻。
用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腥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升麻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资料显示升麻有毒性作用。如果有长期使用的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过量服用升麻后,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头晕
震颤
四肢拘挛
我该如何选购升麻?
升麻主产于内蒙古凉城,吉林永吉、桦甸,辽宁铁岭、本溪、凤城,山西大同,河北承德、张家口,四川汶川、茂县、九寨沟,青海湟中等地区。
升麻具有如下特征:
升麻为黑褐色或棕褐色、不规则的长形块状,长有较多的分枝,为结节状,表面粗糙不平,残留有较细的、坚硬的须根,上面有些许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有网状的沟纹;下面凹凸不平,长有须根痕。重量较轻,质地坚硬,不容易折断。断面为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有裂隙,不平整,纤维性。升麻气味轻微,味微苦而涩。
升麻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含升麻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中益气膏: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食少腹胀、久泻、子宫脱垂、脱肛、体倦乏力等。
益气聪明丸:具有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耳聋耳鸣及视物昏花等。
齿痛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牙痛。
升麻和天麻功效一样吗?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二者功效不同。
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口疮、齿痛、阳毒发斑、麻疹不透、子宫脱垂、脱肛等。
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破伤风等。
用药误区
误区:任何人都可以服用升麻
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服用升麻。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者,禁止服用升麻。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89)
- 板蓝根(1028)
- 青霉素(900)
- 阿司匹林(795)
- 枸杞子(726)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0)
- 黄连(645)
- 大山楂丸(614)
- 奥美拉唑(592)
- 甘草(580)
- 百合(472)
- 三七(445)
- 巴多昔芬(437)
- 增液颗粒(374)
- 生津消渴胶囊(341)
- 麻芩消咳颗粒(336)
- 英花片(335)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6)
- 何首乌(315)
- 丙酸氟替卡松(314)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3)
- 五灵脂(307)
- 安胃止痛胶囊(305)
- 醋酸甲萘氢醌(304)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299)
- 环硫雄醇(297)
- 青藤碱(29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5)
- 柳栎浸膏(294)
- 诺替西泮(294)
- 氨来咕诺(291)
- 麻苏止咳颗粒(291)
- 阿洛司琼(290)
- 猴头菌提取物(289)
- 己烯雌酚(287)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5)
- 巴柳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