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正名: 生姜
英文名: Shengjiang
拉丁名: 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别称: 姜根、鲜生姜、百辣云、因地辛
什么是生姜?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生姜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类、树脂类、氨基酸、黄酮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生姜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得少于0.12%(ml/g),6-姜辣素的含量不得少于0.050%,8-姜酚与10-姜酚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040%;生姜饮片中,6-姜辣素的含量不得少于0.050%。
功效与作用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止呕、保护肝脏、保护胃黏膜、抑菌、抗炎、降血脂等作用。
生姜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等。
目前,生姜还被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胆道蛔虫症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生姜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生姜。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禁止服用生姜。
如果您正在使用黄芩、黄连、天鼠矢等中药,以及氨茶碱、呋喃糖苷、硫酸铜、戊巴比妥钠等西药,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妇服用生姜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生姜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生姜?
生姜可煎汁内服,也可以捣汁冲服,服用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生姜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0克。
外用时,取适量生姜与豆豉等药物配伍,捣烂后敷于肚脐,可以治疗老年人二便不通。另外,取适量生姜与雄黄用湿纸巾包好加热后,贴在太阳穴上,可以治疗头痛。
生姜可以用泡酒饮用。
桑姜吴萸酒:与桑白皮、吴茱萸配伍泡酒,具有泻肺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喘胀满、呕吐痰涎等症。
茱萸姜豉酒:与吴茱萸、豆豉配伍泡酒,具有温阳散寒、疏肝理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性腹痛等症。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同时使用黄芩、黄连、天鼠矢、硫酸铜、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生姜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生姜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生姜无毒。
过量服用生姜,可引起口干、咽痛等不适,这时要适当减少服用量或暂停使用。停药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请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生姜,请咨询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生姜?
生姜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北等地。
生姜具有如下特征:
生姜为略扁的不规则块状,有手指状的分枝。生姜表面为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状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生姜质地脆,容易折断,断面为浅黄色,有明显的环状纹。生姜有特殊的香气,味辛辣。
生姜饮片为不规则的厚片,切面为浅黄色,有明显的环状纹。生姜饮片有特殊的香气,味道辛辣。
存放于阴凉、潮湿的地方,或者埋入沙子中贮存,注意防冻。
含生姜的中成药有哪些?
生姜泄心片:具有和胃散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中不和、心下痞满、肠鸣下痢等。
风寒咳嗽颗粒: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肺气不宣引起的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等。
姜竭补血合剂:具有补脾生血、祛瘀生新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血瘀引起的贫血,以及放化疗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症。
生姜和紫苏叶功效一样吗?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的叶。两者功效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生姜和紫苏叶都具有发汗解表散寒、解鱼蟹毒的功效,都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肺寒咳嗽、鱼蟹中毒等。
生姜善于温中止呕,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冷痛、食少、呕吐等;生姜还可以降低半夏、天南星的毒性。紫苏叶有行气和胃、理气安胎的功效,可以治疗胎气上逆、胎动不安、妊娠呕吐、七情郁结、梅核气等。
用药误区
误区:生姜与干姜没有区别
生姜与干姜是有区别的。虽然两者都来源于姜科植物姜的根,但干姜是由生姜干燥而成,性状特征并不相同同,而且功效也不一样。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主要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等。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湿痹痛、寒饮喘咳等。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089)
- 板蓝根(1028)
- 青霉素(900)
- 阿司匹林(795)
- 枸杞子(726)
- 菊花(689)
- 阿度西林(680)
- 黄连(645)
- 大山楂丸(614)
- 奥美拉唑(592)
- 甘草(580)
- 百合(472)
- 三七(445)
- 巴多昔芬(437)
- 增液颗粒(374)
- 生津消渴胶囊(341)
- 麻芩消咳颗粒(336)
- 英花片(335)
- 阿福特罗(329)
- 维A酸(326)
- 何首乌(315)
- 丙酸氟替卡松(314)
- 复方鱼腥草胶囊(313)
- 五灵脂(307)
- 安胃止痛胶囊(305)
- 醋酸甲萘氢醌(304)
- 氯拉洛尔(304)
- 哌拉西林(299)
- 环硫雄醇(297)
- 青藤碱(296)
- 七子填精口服液(295)
- 柳栎浸膏(294)
- 诺替西泮(294)
- 氨来咕诺(291)
- 麻苏止咳颗粒(291)
- 阿洛司琼(290)
- 猴头菌提取物(289)
- 己烯雌酚(287)
- 麦味地黄口服液(285)
- 巴柳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