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瓤
《中华本草》:冬瓜瓤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Ránɡ
别名
冬瓜练
英文名
Pulp of Chinese Waxgourd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采收和储藏:食用冬瓜时,收集瓜瓤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肺;胶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水消肿。主热病烦渴;消渴;淋证;水肿;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汁:止烦躁热渴,利小肠,除消渴,差五淋。2.崔禹锡《食经》: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3.《纲目》:洗面澡身。4.《安徽药材》:利小便,止烦渴,消热毒痈肿。5.《广西中药志》:敷火药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冬瓜瓤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Ránɡ
别名
冬瓜练(《药性论》)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葫芦种植物冬瓜的果觚。
性味
《药性论》:"味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水,消肿。治烦渴,水肿,淋病,痈肿。
①《药性论》:"汁:止烦躁热渴,利小肠,除消渴,差五淋。"
②崔禹锡《食经》:"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
③《纲目》:"洗面澡身,去酐蹭。"
④《安徽药材》:"利小便,止烦渴,消热毒痈肿。"
⑤《广西中药志》:"敷火药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绞汁。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冬瓜瓤一两,曝干捣碎,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
②治水肿烦渴,小便少者:冬瓜白瓤水煎汁,淡饮之。(《圣济总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厚叶旋蒴苣苔
- 六月雪
- 短穗兔耳草
- 黑头草
- 大绿藤
- 乌鳢
- 南瓜七
- 圆果罗伞
- 鹿筋
- 软骨过山龙
- 西南山茶
- 杉材
- 漏斗菜
- 乌桕
- 滇崖爬藤
- 柏枝节
- 降龙草
- 全叶马兰
- 皱巴坚螺
- 坠桃草
- 高原鸢尾子
- 北沙参
- 万寿菊
- 沼生柳叶菜
- 泡囊草根
- 菟丝子
- 挖耳草根
- 浙江七叶树
- 药茴香
- 山茶花
- 秋子梨
- 刺柄南星
- 家独行菜
- 龙牙楤木叶
- 岗梅根
- 狗尾花
- 跌打老
- 花杜仲藤
- 南方红豆杉
- 猕猴肉
- 大苦草
- 紫薇叶
- 赪桐叶
- 小叶密花远志
- 地精草
- 栀子根
- 马耳草
- 淡花当药
- 关东丁香
- 狭叶山胡椒
- 薤叶
- 向日葵根
- 响铃豆
- 西归芹根
- 旋复花
- 绣线菊
- 小茅香
- 腥藤
- 小驴蹄草
- 夏腊梅
- 西伯利亚蓼
- 西红花
- 兴安薄荷
- 蘘荷
- 向阳花
- 西瓜子仁
- 犀角
- 细叶桉果
- 仙人球
- 小血光藤
- 向日葵叶
- 夏天无
- 小黑药
- 席草
- 西南文殊兰
- 斜叶榕叶
- 西瓜霜
- 小白蜡条
- 细叶十大功劳
- 小蓟
- 小贯众
- 油棕根
- 行夜
- 象骨
- 锈毛旋蒴苣苔
- 细叶谷木
- 虾子花
- 小鹭鸶兰
- 杏叶
- 杏树根
- 细叶藤柑
- 喜鹊肉
- 夏蜡梅
- 稀花蓼
- 线叶蓟
- 白三七根
- 仙茅
- 小蜡树
- 虾
- 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