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瓤
《中华本草》:冬瓜瓤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Ránɡ
别名
冬瓜练
英文名
Pulp of Chinese Waxgourd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采收和储藏:食用冬瓜时,收集瓜瓤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肺;胶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水消肿。主热病烦渴;消渴;淋证;水肿;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汁:止烦躁热渴,利小肠,除消渴,差五淋。2.崔禹锡《食经》: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3.《纲目》:洗面澡身。4.《安徽药材》:利小便,止烦渴,消热毒痈肿。5.《广西中药志》:敷火药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冬瓜瓤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Ránɡ
别名
冬瓜练(《药性论》)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葫芦种植物冬瓜的果觚。
性味
《药性论》:"味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水,消肿。治烦渴,水肿,淋病,痈肿。
①《药性论》:"汁:止烦躁热渴,利小肠,除消渴,差五淋。"
②崔禹锡《食经》:"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
③《纲目》:"洗面澡身,去酐蹭。"
④《安徽药材》:"利小便,止烦渴,消热毒痈肿。"
⑤《广西中药志》:"敷火药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绞汁。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冬瓜瓤一两,曝干捣碎,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
②治水肿烦渴,小便少者:冬瓜白瓤水煎汁,淡饮之。(《圣济总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苦荬
- 千里找根
- 兴木蒂那布
- 十三年花
- 貒骨
- 海鹞鱼齿
- 黄泥菜
- 小叶黑面叶
- 千年不烂心
- 狐心
- 南五味子
- 野藿香
- 透骨香根
- 红接骨草
- 小叶金花草
- 鲱鱼
- 羊七莲
- 长毛香科科
- 盾叶唐松草
- 美登木
- 滑背草鞋
- 苦楝皮
- 石蔓藤
- 黑龙串筋
- 大百解薯
- 深山黄堇
- 蝈蝈
- 桂皮紫萁
- 厚壳树
- 柳根
- 栗
- 炙黄芪
- 兰竹参
- 栗花
- 柳屑
- 兰花双叶草
- 李树胶
- 西瓜
- 兰花
- 兰花根
- 水松枝叶
- 倒莓子
- 李根
- 水禾麻
- 柳叶卫矛
- 棣棠花
- 凉喉茶
- 六股筋
- 犀角
- 凌霄
- 栗树根
- 苕叶细辛
- 栾华
- 鬼柳树
- 青皮
- 紫薇
- 兰香草
- 多头苦荬
- 勒鱼
- 胡桃仁
- 番木瓜叶
- 冷杉果
- 拦路虎
- 兰石草
- 律草
- 纤花千金藤
- 吕宋果
- 李
- 银箔
- 六道木
- 列当
- 柳叶亚菊蒿
- 栎叶槲蕨
- 麝香壳
- 巴豆
- 岭南铁角蕨
- 柳叶绣球菊
- 兰草
- 猫胞衣
- 廊茵
- 附地菜
- 吊干麻
- 卤地菊
- 凉三七
- 冷蕨子草
- 六棱菊
- 李核仁
- 廉姜
- 栗荴
- 威灵仙叶
- 虾蟆脑
- 柳叶蒿
- 铁包金
- 白千层叶
- 岭南杜鹃
- 栗叶
- 兰石草果
- 卵叶贝母兰
- 大麦泡
- 凉山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