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精草
《*辞典》:地精草
拼音注音
Dì Jīnɡ Cǎo
别名
筋骨菜(《峨嵋药植》),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抽筋草、被单草、滇繁缕(《云南中草药》)。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茎圆柱形,匍匐,中空,被短毛茸(放大镜下观)。单叶对生;披针形,长2.5厘米许,宽约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部被密而短的毛茸;无柄,叶腋有芽。聚伞花序,腋生;萼片5,基部联合;花瓣6,比萼片短,顶端2深裂达基部;雄蕊10;花柱3或4。蒴果和宿存萼近等长。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
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性味
①《滇南本草》:"味辣,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辣,凉,有小毒。"
炮制
《滇南本草》:"火炙用。"
功能主治
清肝息风。治肝风头浦,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小儿惊风。
①《滇南本草》:"治头风伤目,中风不语,口眼歪斜,伤寒发热。"
②《峨嵋药植》:"治筋骨肿痛。"
③《云南中草药》:"清肝息风,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儿惊风烧热:地精草、地豇豆、五叶草、瓶尔草。煎水服。(云南)
②治肝风头痛,中风不语,风热:抽筋草三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脾虚浮肿:被单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煮小肠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高血压:被单草配兰花参、山土瓜、荠菜,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骨折:鲜抽筋草捣烂,酒调包患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匐地风毛菊
- 鸡大腿
- 新疆芍药
- 山道年蒿
- 九眼独活
- 大酸浆草
- 狐心
- 小凤尾草
- 山楂木
- 小毛香
- 唐松草
- 蓝锭果
- 悬钩茎
- 心叶荚蒾根
- 海鲶
- 地锦苋
- 枇杷根
- 梅叶
- 大飞扬草
- 米麦麨
- 胡麻花
- 凤仙根
- 莼
- 忽布筋骨草
- 悬钩子
- 青蒿囊虫
- 山百部
- 多裂委陵菜
- 红花青藤
- 小叶黑面叶
- 熊骨
- 小鱼眼草
- 栗寄生
- 小叶蛇总管
- 粉条儿菜
- 蒙自虎耳草
- 明党参
- 同形鳞毛蕨
- 山蚂蝗
- 甘草节
- 黄精叶钩吻
- 黄芩子
- 大烟锅草
- 密叶绢藓
- 秦皮
- 大母猪藤
- 黄药子
- 凉薯
- 峨参
- 黄花独蒜
- 大过路黄
- 狗响铃
- 山香
- 土当归
- 红千层
- 黄芽白菜
- 鸬鹚肉
- 山枇杷叶
- 番石榴
- 小叶榕
- 对马耳蕨
- 黄皮血藤
- 黄葛树
- 木香
- 栗壳牛肝菌
- 狗脚草根
- 小草乌
- 百花锦蛇
- 大叶沿阶草
- 大叶黄杨
- 蜡瓣花
- 玛瑙
- 厚皮香
- 小婆婆纳
- 番荔枝
- 胡桃枝
- 土碎补
- 六角英
- 刺人参
- 野桂皮
- 血叶兰
- 红萆薢
- 土黄连
- 茅草箭
- 水芋
- 石通
- 大羽铁角蕨
- 强壮莲座蕨
- 草石蚕
- 四棱通
- 湖北麦冬
- 彩斑桑勒草
- 大叶香荠菜
- 绿南星
- 盐麸叶
- 地瓜藤
- 小黄树
- 丹参
- 大叶菜
- 地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