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子叶
《中华本草》:小柿子叶
拼音注音
Xiǎo Shì Zi Yè
别名
黑面叶。
英文名
leaf of Littleleaf Breynia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钝叶黑面神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phyllanthus retusa Dennst.;B.patens(Roxb.)Bent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钝叶黑面神 落叶灌木,高1-2m。全株平滑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带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约3mm;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2-3cm,光瑞钝或近急尖,全缘,干后变黑褐色。花小,黄绿色,2-4朵生于叶腋;单性异株,花瓣和花盘缺;雄花萼片6,陀螺状;雄蓝3,花丝合生成柱,生于短丝状花梗上,雄蕊柱伸出于花药之上;雌花径2.5-4mm,花萼盘状,先端6裂,具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圆球状,直径8-10mm,果皮肉质不开裂,橙红色,无毛,有种子10-12颗。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路坎及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燥湿止痒;收敛止血。主湿疹;皮炎;外伤出血;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或晒干研粉撒包。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烧伤。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小柿子叶
拼音注音
Xiǎo Shì Zi Yè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小柿子"条。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烧伤。"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研末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黄柏叶
- 白药
- 金鸡豇豆
- 小叶买麻藤
- 小洋紫苏
- 小叶地不容
- 小叶桑根
- 小地扭
- 称星蛇
- 小婆婆纳
- 小叶三点金
- 香樟果
- 小果白刺
- 小叶杨
- 小叶爱楠
- 小叶杜鹃
- 土密树
- 豚卵
- 小毒芋
- 小叶金花草
- 小叶罗汉松
- 小果蔷薇
- 小叶石楠
- 小口小金发藓
- 小叶桑
- 小叶金老梅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野胡萝卜根
- 山龙眼
- 小叶薄荷
- 小松藻
- 草柏枝
- 小叶莲
- 小叶昏鸡头
- 小叶鼠李
- 小叶榕
- 小扁草
- 小人参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小叶枇杷
- 小叶蛇总管
- 小报春
- 墨汁鬼伞
- 小凤尾草
- 小棕皮头
- 小毛香
- 小升麻
- 小棕包
- 小檗
- 小儿血参
- 小叶柳
- 小发散
- 小地松
- 小天蒜
- 小果千金榆
- 乌鸦头
- 小乌泡根
- 莨菪
- 北鹤虱
- 峨三七
- 三叶豆
- 云芝
- 直立婆婆纳
- 梁王茶
- 小叶寄树兰
- 小叶鹅掌柴
- 四方蒿
- 小槐花
- 小南木香
- 小寸金黄
- 小岩白菜
- 小叶爬岩香
- 测试
- 小叶野决明
- 小三叶耳蕨
- 山里红
- 小三棵针
- 小叶假耧斗菜
- 小巢菜
- 花生衣
- 杏仁
- 小对叶草
- 接骨风
- 山麻雀
- 大石韦
- 黑升麻
- 猴骨
- 楮皮间白汁
- 毒蛆草
- 牛伴木
- 歪脖子果
- 树地瓜根
- 刺槐花
- 龙州线蕨
- 三果木皮
- 铁箭矮陀
- 红刺藤
- 人参条
- 厚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