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松
《中华本草》:小地松
拼音注音
Xiǎo Dì Sōnɡ
别名
绵蒿、细火草、黄花枇杷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星苞火绒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火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
川西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长害25cm或更长。根出条细长,坚硬,有分枝,有枯萎宿存的叶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在叶丛上生长花茎。花茎细长,无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渐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叶狭披针形,长2-4cm,宽2-3.5mm,稀较大,先端有细长尖头,边缘平或稍反折,基部狭,无柄,上面有细伏毛,后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薄层密茸毛。苞叶多数,与上部叶等长或较短,但较宽,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绿色,被薄茸毛,较花序长2-3倍,密集,开燕尾服成径约6cm的苞叶群,或疏散而较宽大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4-5mm,7-11个,疏散,花序梗长2-3mm,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mm,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2-3层,无色或浅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3mm;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较粗,有齿;雌花冠毛上部近无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高山山谷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腥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
别名
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
来源
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还可治高血压,癫痫,风湿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伸筋草
- 葛蔓
- 小柳拐
- 舞草
- 小九头狮子草
- 小二仙草
- 小朝天罐
- 小果倒地铃
- 小梾木
- 小万年草
- 小倒钩藤
- 小悬钩子
- 小接筋草
- 小果栀子
- 小果野葡萄
- 芦笋
- 小六月寒
- 小大黄
- 小扁豆根
- 小漆树
- 竹节参
- 小喇叭
- 小天冬
- 小构树汁
- 小果蕗蕨
- 云南风车子
- 小叶小羽藓
- 小扁豆
- 小构树叶
- 小果野葡萄藤
- 小五彩苏
- 小垂头菊
- 小广藤
- 小乌泡
- 小儿腹痛草
- 小叶云实
- 小团叶根
- 小报春花
- 小果卫矛
- 小果金花茶叶
- 小毛鸡
- 小功劳
- 小山豆根
- 小无心菜
- 小果排草
- 小果皂角
- 小柿子
- 小柿子叶
- 小泡通树
- 栗荴
- 大叶子
- 崖姜
- 小叶薄荷
- 小松藻
- 小人参
- 小叶昏鸡头
- 小叶鼠李
- 小地柏
- 小扁草
- 小叶蛇总管
- 小叶黑面叶
- 小报春
- 小凤尾草
- 小升麻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小棕皮头
- 小毛香
- 小叶杜鹃
- 小叶杨
- 小毒芋
- 小叶金花草
- 小对叶草
- 小叶石楠
- 小果蔷薇
- 小叶桑
- 小口小金发藓
- 小叶金老梅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小毛蓼
- 小叶地不容
- 小地扭
- 小叶桑根
- 小叶三点金
- 小婆婆纳
- 小果白刺
- 小叶爱楠
- 阳桃根
- 小三叶耳蕨
- 小叶双眼龙
- 小巢菜
- 小叶假耧斗菜
- 小洋紫苏
- 半枫荷
- 小叶寄树兰
- 小叶鹅掌柴
- 小叶密花远志
- 小槐花
- 云南鸡矢藤
- 蓬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