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袍
《中华本草》:小红袍
拼音注音
Xiǎo Hónɡ Páo
别名
五叶藤、五月藤、地星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普渡天胡荽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handelii Wolff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6-30cm。匍匐茎短;茎直立或平卧上升,细弱,无毛,不分枝。叶互生;叶柄细弱,长3.5-13cm;叶片草质,心状圆形,长2-4cm,宽4-6cm,5-7裂,裂口深达中部以下,几成直角;中间裂片卵状披针形,中部与下部近等宽,边缘疏生不整齐锯齿,齿直立或稍向外糨;两侧裂片略短于中间裂片;表面深绿色,密被粗伏毛,背面淡绿色,平滑无毛;叶脉掌状。伞形花主邓单生于茎顶,与叶对生或腋生;小总苞片细小,略呈紫褐色;小分辩率形花序有花20-28;花白色;花瓣卵形;花柱于果熟时向外反曲。果实心状卵形,长约1.2mm,宽约2mm。花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50m左右的山坡、路旁、林边、草地等阴湿地区。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茎细弱而弯曲,光滑无毛,长16-30cm,不分枝。叶互生,多皱缩,完整叶呈心状圆形,长2-4cm,宽4-6cm,5-7裂,中间裂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表面通常深绿色,密被粗伏毛,背面淡绿,平滑无毛;叶脉掌状,基部有毛;叶柄细弱,长3.5-13cm。质脆。气微,味淡。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截疟。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小儿喘咳;跌打肿痛;骨折;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吉笼草
- 鄂报春
- 大活
- 鳞瓦韦
- 万寿菊花
- 九子不离母
- 小黄断肠草
- 秘鲁香胶
- 羚羊肉
- 剑叶玉簪
- 五香血藤
- 荔枝壳
- 苏铁根
- 黑色鳞毛蕨
- 荡皮参
- 双色龙胆
- 木豆叶
- 红雪柳
- 山麻杆
- 野丁香
- 小叶小羽藓
- 光亮密网蕨
- 假耧斗菜
- 茜草根
- 白花草
- 桑椹子
- 绿花独活
- 青盐陈皮
- 独角芋
- 羊血
- 托柄菝葜
- 冷蕨
- 大金银花
- 笔筒草
- 黄皮血藤
- 鲛鱼胆
- 青鳞鱼
- 小叶眼树莲
- 马唐
- 四叶参
- 石芥菜
- 阔叶赤车使者
- 莲须
- 旋覆花
- 墙草根
- 蓖麻根
- 毗黎勒
- 蓬子菜
- 豆根木蓝
- 鹄绒毛
- 黑骨走马
- 鬼笔
- 锯锯藤
- 海木
- 雪乌
- 钮子七
- 都咸子树皮
- 杂交景天
- 苦檀叶
- 无尾果
- 红牛皮菜
- 苏铁叶
- 滇五味
- 橘络
- 蛾眉石凤丹
- 松油
- 钩吻
- 圆叶母草
- 小叶爬岩香
- 昆明水金凤
- 药芹菜根
- 细叶卷柏
- 铺地黍
- 狗屎花
- 梅花草
- 香构
- 扁青
- 猪脬
- 青脚莲
- 锯鲨肝
- 羊角扭
- 慈竹花
- 盲肠草
- 苦地丁
- 红子仔
- 光素馨
- 乌蛇胆
- 川西小黄菊
- 山飘儿草
- 番石榴根
- 回心草
- 猴高铁
- 黄海葵
- 钩藤根
- 看麦娘
- 牛至
- 路旁菊
- 狗核树
- 刺蒺藜
- 榕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