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党
《中华本草》:血党
拼音注音
Xuè Dǎnɡ
别名
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山血丹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punctata Lindl.[Tinus punc-tata O.Kuntze;Bladhia punctata Naka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2m。茎幼时被细微柔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微柔毛;叶片革质或近坚纸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近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齿尖具边缘腺点,边缘反卷,背面被细微柔毛,脉隆起,除边缘外其余无腺点或腺点极疏;侧脉8-12对,连成远离边缘的边缘脉。亚伞形花序,单生或稀为复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具少数退化叶或叶状苞片,被细微柔毛;花梗长8-12mm,果时达2.5cm;花长约5mm,被微柔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2-3mm,具缘毛或几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椭圆状卵形,先端圆形,具明显的腺点,里面被微柔毛;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顶端具小尖头,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卵珠形,被微柔毛,具腺点;果球形,直径约6mm,深红色,具疏腺点,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有的植株上部枝条开花,下部枝条果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15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略膨大,上端残留有数条茎基,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皱纹。根丛生,支根圆柱形,呈不规则弯曲,长短不一,直径5-13cm,灰棕色或暗棕色,常附有黑褐色分泌物,具细纵纹及横向断裂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常与木部分离,皮部厚,约占横断面的1/2,浅棕黄色,现紫褐色斑点,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与朱砂根类似,但皮层有分泌腔,断续排列成环,有时为2列;中柱鞘无石细胞。
性味
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调经;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无名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鬼目
- 砖子苗
- 鸡子白
- 白鱼尾
- 血余炭
- 冰草白穗
- 小叶眼树莲
- 甘肃土当归
- 狭叶垂头菊
- 白茎鸦葱
- 马齿苋子
- 银叶树
- 狗爪樟皮
- 毛叶木通
- 白鱼
- 豆角柴
- 峨嵋耳蕨
- 苦竹笋
- 竹菌
- 驹胞衣
- 矮地茶
- 凹裂毛麝香
- 鹅肠草
- 血桐
- 不灰木
- 掌裂蟹甲草
- 管仲
- 柘木白皮
- 高良姜
- 狗毛草
- 西藏野花椒
- 钩凝菜
- 白蜡花
- 鸡嗉
- 竹鱼
- 鹅涎
- 白药
- 阿尔泰扭藿香
- 鹅臎
- 山梅花根皮
- 西瓜皮
- 甘土
- 鹅腿骨
- 海底柏
- 空桶参
- 血满草
- 芦荟根
- 舌状蜈蚣藻
- 篦子草
- 岗梅
- 栾犀
- 波叶紫金牛
- 水柏枝
- 三叶乌蔹莓
- 瓦草
- 紫金砂
- 潮风草
- 白芷叶
- 粘毛黄花稔
- 鳢鱼血
- 大羊角瓢
- 猕猴肉
- 檵花叶
- 顺地红
- 大过路黄
- 紫红鞭
- 金铁锁
- 半边莲
- 帘子藤
- 桑柴灰
- 泡桐叶
- 白英
- 九连灯
- 大山黧豆
- 冷蕨子草
- 红鸡踢香
- 桑黄
- 竹(鼠留)子油
- 豹肉
- 两广瘤足蕨
- 白肚
- 长管蝙蝠草
- 越橘
- 大花素馨花
- 猕猴梨叶
- 薯良
- 蟾蜍
- 赤沙糖
- 头花猪屎豆
- 山兵豆
- 阔叶水竹叶
- 鷃
- 千灵丹
- 椬梧
- 烟筒花
- 矮柳穿鱼
- 秃疮花
- 娘娘菜
- 华东木蓝
- 华无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