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叶兰
《中华本草》:血叶兰
拼音注音
Xuè Yè Lán
别名
石上藕、石蚕、真金草、异色血叶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血叶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血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状茎肉质,匍匐伸长,粗壮,茎节明显,似蚕卧于石上,通常紫红色或黄绿色。茎基部互生2-4片叶;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2-3cm,上面暗绿色或紫红色,背面红色,纵脉5条和网脉均为红色或金黄色。总状花序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粉红色,基部具1枚淡红色的舟状苞片;中萼片近匙形,侧萼片椭圆形,均长8mm;花瓣与中萼片等长并靠合成兜状;唇瓣弯曲,基部具囊状距,前端伸展如两翼展翅;子房被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50-1000m的林下阴湿处或山沟潮湿的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10-20cm。根茎伸长似蚕状,肉质,直径约3mm,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节明显,可见残留膜状或干枯成毛状的叶鞘。根短,稍粗壮,被细密的绒毛状根毛。叶互生,纸质,多卷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2cm,灰绿色或暗红色;叶柄延长成膜状鞘,抱茎。气微,味淡、微涩。以色鲜、粗壮者为佳。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滋阴润肺;健脾;安神。主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丝梅
- 刺山茶根皮
- 黄茶根
- 乌尼参
- 铅粉
- 石链子
- 由跋
- 水翁皮
- 大叶桉
- 羽萼
- 山棯根
- 海木
- 广西九里香
- 庐山楼梯草
- 鸭儿芹根
- 海萝
- 海蟹壳
- 滇丁香
- 黄粱米
- 大臭黄荆
- 金叶柃
- 转心莲
- 铁苋菜
- 翻白叶
- 白菊花根
- 老虎耳根
- 龟胆汁
- 钩钱草
- 野茶子
- 牛奶莓
- 翅柄铁线蕨
- 麻油
- 牛鼻栓
- 柳叶菜花
- 柠檬皮
- 滇海水仙花
- 毛蕊花
- 醉魂藤
- 羊吊钟
- 草金杉
- 小叶石楠
- 三叶木蓝
- 小叶莲
- 雪上一枝蒿
- 白桂
- 茶子心
- 两色瓦韦
- 芦竹根
- 箭叶蓼
- 望月砂
- 车前草
- 王不留行
- 屎咕咕
- 落葵子
- 石榴叶
- 牛心茄子
- 金鱼藻
- 骆驼蓬子
- 黄花紫堇
- 假芫茜
- 核桃青龙皮
- 八楞麻
- 冻绿叶
- 野席草根
- 小叶云实
- 长管香茶菜
- 黄龙藤
- 牛角瓜
- 云苔草
- 薄叶卷柏
- 小百部
- 鲤鱼鳞
- 樗白皮
- 千灵丹
- 蔓胡颓子叶
- 观音茶
- 越瓜
- 竹黄
- 自消容根
- 树地瓜
- 僵蛹
- 秀丽野海棠
- 鬼灯笼
- 小赤麻
- 建砂仁
- 鲇鱼
- 刺石榴
- 血桐
- 沼生柳叶菜
- 滇瓦花
- 酥
- 鹿耳翎
- 丛毛榕根
- 狗尾草子
- 玉珊瑚根
- 翅茎香青
- 慈竹叶
- 枳椇
- 刺梨叶
- 番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