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叶
《中华本草》:茉莉叶
拼音注音
Mò Lì Yè
别名
末利花叶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ambac(L.)Ai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m。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柄长2-6mm,被短柔毛:具关节。叶片纸质,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5cm,宽2-7.5cm,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序梗长1-4.5cm,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锥形;花梗长0.3-2cm;花极芳香;花萼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线形;花冠白色,花冠管长0.7-1.5cm,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果球形,径约1cm,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我国南方各地广为栽培。原产印度。
形状
性状鉴别 叶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阔卵形或椭圆形,长4-12cm,宽2-7cm,两端较钝,下面脉腋有黄色簇生毛;叶柄短,长2-6mm,微有柔毛。气微香,味微涩。
化学成分
叶中含有无羁萜(friedelin),羽扇豆醇(lupeol),白烨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1],从叶中还分离出茉莉甙(sambawside)A、E、F[2],茉莉木脂体甙(sambacolignoside)及齐墩果甙(oleo-side)[5].
性味
辛;微苦;性温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泻痢腹胀;脚气肿痛;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外感发热,腹胀腹泻。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茉莉叶
拼音注音
Mò Lì Yè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
功能主治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外感发热,腹胀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茉莉根
- 马乳
- 马尾连
- 马棘
- 芒叶小米草
- 芒果核
- 茉莉花
- 蘼芜
- 蚂蚁上树
- 蚂蚁花根
- 马宝
- 马尿花
- 马桂花
- 马桑叶
- 辣木通
- 白荷花露
- 苦果
- 娃娃鱼
- 刺黄柏茎叶
- 马尾伸筋草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肝风草
- 软水黄连
- 瓜蒌皮
- 酸枣肉
- 天文草
- 枸骨树皮
- 刺瓜
- 泽芹
- 剪夏萝
- 酱瓜
- 金兰
- 金橘根
- 金沙草
- 金瓜草
- 九节茶
- 井边草
- 假蒟子
- 假鹰爪根
- 金丝桃果实
- 金凤毛
- 金珠柳
- 九节菖蒲
- 剪刀股
- 见血封口
- 见血清
- 牛扁
- 角果木子油
- 金光菊
- 猫儿屎
- 金挖耳根
- 金沸草
- 金狗脊黄毛
- 角花胡颓子
- 金合欢
- 九头狮子草
- 井边茜
- 假菠菜
- 蓟罂粟根
- 金凤藤
- 大避债蛾
- 下草
- 金牛七
- 芦花
- 假茶辣
- 狸尾草
- 海南三七
- 金丝桃果
- 一味药根
- 金猫头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 剪刀草
- 金丝矮陀陀
- 水晶鱼
- 假辣蓼
- 僵蚕
- 催吐萝芙木
- 钗子股
- 角蒿
- 金丝猴
- 金樱子
- 九牛造
- 金丝刷
- 九仙草
- 九莲灯
- 豇豆根
- 金乌贼(海螵蛸)
- 对叶林根
- 九管血
- 九头草
- 假木豆
- 假蒟
- 灰钉
- 井口边草
- 假报春花
- 酒饼婆
- 金刚藤头
- 白茅针
- 金榭榴
- 九头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