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通
《中华本草》:辣木通
拼音注音
Là Mù Tōnɡ
别名
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铁线莲的藤茎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切细,晒干。
原形态
云南铁线莲,本质藤本。茎褐色,幼时被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3-5cm,被疏柔毛;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整齐的锯齿,齿尖具细尖头,或有时全缘,上面或仅主脉有毛,下面被柔毛或近无毛,基出主脉3条,顶生小叶柄长1-3cm,侧生小叶柄长不到1cm,微被柔毛或近无毛。聚伞花序腑生,比叶短,3-7朵花,花序梗长1-3cm,被柔毛,花序分枝处有一对披针形苞片,长1-2cm;花两性,钟状,直立,直径1.5cm,宽4-5mm,白色或淡黄色,称端钝尖,基部近圆形,外面及外缘被绒毛,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1.2-1.5cm,花丝线形,长2-3mm,被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2.2cm。花期11-12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谷、水边及林边或山坡灌木丛中攀援于树枝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茎藤缠绕或成段,圆柱形,表面棕褐色,上部草质,中下部木质,质硬,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叶对生,叶柄长,三出复叶;小叶宽披我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整齐的锯齿,质脆,易碎。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利尿。主风湿痹痛;腰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两广瘤足蕨
- 两色鳞毛蕨
- 漏斗苣苔
- 蓝玉簪龙胆
- 綟木
- 螺厣草
- 瘤毛獐牙菜
- 络石藤
- 罗甸沟瓣
- 咳喘木
- 灵猫香
- 蜡瓣花
- 绿南星
- 芦子藤
- 鳞叶藓
- 临时救
- 芦山藤
- 两头尖
- 两面刺
- 茖葱
- 绿花独活
- 骆驼蓬子
- 两栖蓼
- 葎草果穗
- 犁头草
- 荔枝
- 罗勒根
- 棱枝卫矛
- 灵香蒿
- 两面青
- 裸茎千里光
- 绿叶五味子
- 相思藤
- 鹿藿
- 蓝实
- 窿缘小叶桉
- 篱天剑
- 黑面防己
- 莲座革菌
- 紫苏梗
- 犁头尖
- 蕗蕨
- 罗盖叶
- 亮菌
- 椋子木
- 痢止蒿
- 落叶梅
- 硫黄
- 类梧桐
- 硫黄菌
- 良旺茶
- 梁王茶
- 硫化铅
- 山绿茶
- 海菜
- 兰石草果
- 华细辛
- 红粘谷
- 毛桤
- 竹精
- 毛稔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黄杨叶
- 金雀花
- 千金坠
- 七叶莲
- 杜仲藤
- 竹砂仁
- 金鸡尾
- 长尾复叶耳蕨
- 沼地马先蒿
- 竹节海棠
- 复生草
- 粘鱼须
- 绿衣枳壳
- 玄明粉
- 铜锤玉带草
- 茉莉叶
- 巴豆霜
- 野三七
- 浆果苋
- 八仙草
- 绛梨木
- 丁香根
- 血人参
- 野绿麻根
- 四指马鲅
- 长管蝙蝠草
- 白乳菇
- 朱唇
- 美丽胡枝子花
- 骑马参
- 三叶青
- 黄葵
- 小叶假耧斗菜
- 忽布筋骨草
- 枫荷梨
- 黄背草果
- 鹅掌楸根
- 干檀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