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通
《中华本草》:辣木通
拼音注音
Là Mù Tōnɡ
别名
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铁线莲的藤茎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切细,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切细,晒干。
原形态
云南铁线莲,本质藤本。茎褐色,幼时被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3-5cm,被疏柔毛;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整齐的锯齿,齿尖具细尖头,或有时全缘,上面或仅主脉有毛,下面被柔毛或近无毛,基出主脉3条,顶生小叶柄长1-3cm,侧生小叶柄长不到1cm,微被柔毛或近无毛。聚伞花序腑生,比叶短,3-7朵花,花序梗长1-3cm,被柔毛,花序分枝处有一对披针形苞片,长1-2cm;花两性,钟状,直立,直径1.5cm,宽4-5mm,白色或淡黄色,称端钝尖,基部近圆形,外面及外缘被绒毛,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1.2-1.5cm,花丝线形,长2-3mm,被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2.2cm。花期11-12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谷、水边及林边或山坡灌木丛中攀援于树枝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茎藤缠绕或成段,圆柱形,表面棕褐色,上部草质,中下部木质,质硬,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叶对生,叶柄长,三出复叶;小叶宽披我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整齐的锯齿,质脆,易碎。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利尿。主风湿痹痛;腰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桂花子
- 刺楸
- 垂果大蒜芥
- 猕猴骨
- 茶油粑
- 向日葵花
- 白暨豚
- 郎伞木
- 复羽叶栾树
- 艾虎
- 山黄皮
- 刺黄连
- 刺楸树根
- 称星蛇
- 青天葵
- 五龙皮
- 棕榈
- 密穗砖子苗
- 向日葵根
- 峨眉紫金牛
- 苏合香
- 春花木
- 山牛毛毡
- 观音竹
- 山飘儿草
- 鹄绒毛
- 青兔耳风
- 百合
- 云南红豆蔻
- 斑叶堇菜
- 长青草
- 长叶紫珠
- 灯盏细辛
- 长梗排草
- 条参
- 香堇菜
- 小叶金花草
- 蜘蛛抱蛋
- 水藁本
- 骆驼蹄瓣
- 西南金刚藤
- 狭眼凤尾蕨
- 刺梨根
- 花蕊石
- 三叶海棠
- 番杏
- 虎头兰
- 金钱橘饼
- 枇杷叶
- 鸭嘴癀
- 天雄
- 蘑菇
- 山苦菜
- 十大功劳叶
- 悬钩茎
- 水马齿苋
- 仙茅
- 麻柳叶
- 匙叶龙胆
- 棘胸蛙
- 阿氏蒿
- 台蘑
- 藤子甘草
- 九里香
- 通光散
- 滇南寄生
- 龙胡子
- 鼋胆
- 铁扇子
- 红天葵
- 毛葡萄根皮
- 虎掌草叶
- 岩青兰
- 水杨木白皮
- 大金刀
- 藤仲
- 咸虾花
- 枸骨根
- 灯笼草
- 蔓荆子
- 雀翘
- 丝瓜络
- 金橘核
- 米仔兰花
- 针刺铁仔
- 苎花
- 柠檬根
- 盐蛇
- 大伸筋
- 锥栗果壳
- 蜇砂
- 算盘子
- 甜叶菊
- 苎麻
- 楤木花
- 紫菀
- 长杆兰
- 龙角
- 铁篱巴果
- 蝮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