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尾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金鸡尾
拼音注音
Jīn Jī Wěi
别名
凤尾草、五叶灵芝、掌叶凤尾
英文名
Rhizome or herb of Dactyloleaved Brake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dactylina Hoo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状茎倾斜,有管状中柱,被柔毛。叶丛生或密生;叶柄长15-30cm,细弱、光滑,淡稻秆色,基部有时棕褐色,全部无毛;叶片为指状复叶,羽片5-7枚,少有3枚;羽片长线形,长5-10cm,宽5-7mm,腹面中脉有细沟,不生孢子的叶边缘呈锯齿状;叶脉稍疏稀,显明,单一或分叉,细脉终止于距边缘下少许处。孢子囊着生于叶缘各脉连接处,囊群盖灰色,宽,连续不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岩壁上或灌丛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蕨素(pterosin)B、F、O、Q,2β,15α-二羟基-对映-16-贝壳杉烯(2β,15α-dihydroxy-ent-kaur-16-ene),2β,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urane),大叶凤尾蕨甙(creticoside)A、B。
性味
苦;微涩;凉
归经
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定惊。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金鸡尾
拼音注音
Jīn Jī Wěi
别名
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倾斜,有管状中柱,被柔毛。叶丛生或密生;叶柄长15~30厘米,细弱、光滑,淡稻秆色,基部有时棕褐色,全部无毛;叶片为指状复叶,羽片5~7枚,少有3枚:羽片长线形,长5~10厘米,宽5~7毫米,腹面中脉有细沟,不生孢子的叶边缘呈锯齿状;叶脉稍疏稀,显明,单一或分叉,细脉终止于距边缘下少许处。孢子囊着生于叶缘各脉连接处,囊群盖灰色,宽,连续不断。
生境分布
生于阴处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及甘肃等地。
性味
性平,味淡微涩。
功能主治
解热,利尿。
复方
①治小儿急惊风:金鸡尾根茎五钱。煎水服。
②治水肿:金鸡尾、水菖蒲、萝卜子、臭草根各二钱。煮石膏豆腐,早晚各吃一次。
③治狂犬咬伤:金鸡尾、杨梅皮、化槁皮各二钱,煎水兑酒服,一日三次,一次半杯。(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肠炎、痢疾:金鸡尾一至二两。煎服。(《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决明子
- 通骨消茎叶
- 麻黄根
- 紫石英
- 排钱树
- 川明参
- 香茅花
- 枸橘
- 猪屎豆
- 紫芝
- 金丝桃果实
- 红升麻根
- 烟管蓟
- 对叶豆
- 大肺经草
- 草本三角枫
- 白榔皮
- 藤子甘草
- 猫腿姑
- 七星鱼
- 梨皮
- 樟木
- 簇生卷耳
- 灵猫香
- 热痱草
- 辣子草
- 珠芽半支
- 矮地茶
- 蘡薁根
- 豆叶七
- 桃胶
- 鳝鱼
- 楮叶
- 雨韭
- 蕨麻
- 毛黄连
- 兔骨
- 红直獐牙菜
- 蒙古马兰
- 显脉香茶菜
- 野核桃仁
- 铁灯兔耳风
- 两色瓦韦
- 地筋
- 红楤木
- 方解石
- 量天尺花
- 鸭脚罗伞
- 杜鹃花根
- 虎筋
- 麦冬
- 白朱砂莲
- 臭黄荆根
- 五色梅根
- 甘松
- 大草蔻
- 小花老鼠簕果
- 盒子草
- 鸡矢藤
- 对叶油麻叶
- 大红青菜
- 毛果算盘子
- 蛇莓
- 白云瓜叶
- 青蒿囊虫
- 榔榆叶
- 山木通根
- 溪荪
- 臭梧桐子
- 卤地菊
- 鲨鱼心
- 白垩
- 定心散
- 昆明堇菜
- 炙甘草
- 飞来鹤
- 猪肚子
- 鳆鱼
- 滇獐牙菜
- 钱针万线草
- 黄花稔
- 黄花蒿子
- 刺人参
- 牛扁
- 牛毛七
- 糙叶五加
- 虾蟆皮
- 拐芹
- 月光花种子
- 羊黄
- 胆星
- 荷苞花
- 唇香草
- 木豆
- 黄梢蛇
- 毛山荆子
- 猪仔笠
- 白猪母菜
- 黎辣根
- 瓣蕊唐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