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木蓝
《中华本草》:蒙自木蓝
拼音注音
Ménɡ Zì Mù Lán
别名
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
英文名
root of Mengtzu Indigo, Mengtzu Indigo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蒙自木蓝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mengtzeana Craib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蒙自木蓝 小灌木,高可达1.5m。幼枝赛被平伏的白色丁字毛,不久即脱落,有明显的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9cm,小叶对生,11-21片,叶纸质;叶片狭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3mm,宽3.5-6mm,先端圆钝,具短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疏生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短于叶序,花窑生;萼钟形,5裂;碟形花冠蓝紫色;雄蕊10,二体。荚果劲直,线状圆柱形,长2.4cm,内有种子6-7颗,内果皮有紫色斑点。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苦;辛;平;小毒
归经
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肺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肾炎;牙龈炎;中耳炎;脉管炎;骨髓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研末,每次1-3g,每日3次;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复方
①治肺炎: 蒙自木蓝根粉末一至二钱。 日服三次,开水送服。或三至五钱,水煎服。②治脉管炎,骨髓炎,跌打损伤;试治肿瘤: 蒙自木蓝根五钱至一两。泡酒一斤,每次5-10毫升,日服三次。或三至五钱,冷水煎服。③治风湿瘫痪: 蒙自木蓝根二至三钱。炖鸡服。④治疮疡: 蒙自木蓝根粉末撒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蒙自木蓝
拼音注音
Ménɡ Zì Mù Lán
别名
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自木蓝的根。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小灌木,高可达1.5米以上,幼枝有密生平贴的白毛,有显着的节。羽状复叶,长4~7厘米,小叶13~17,对生,狭矩形或椭圆状矩形,长5~13毫米,宽3.5~6毫米。纸质,下面疏生白毛。总状花序腋生,短于叶序,花蓝紫色。荚果,长2.4厘米。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疏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消炎镇痛,舒筋活络。
复方
①治肺炎:蒙自木蓝根粉末一至二钱。日服三次,开水送服。或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脉管炎,骨髓炎,跌打损伤;试治肿瘤:蒙自木蓝根五钱至一两。泡酒一斤,每次5~10毫升,日服三次。或三至五钱,冷水煎服。
③治风湿瘫痪:蒙自木蓝根二至三钱。炖鸡服。
④治疮疡:蒙自木蓝根粉末撒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赤扬
- 金槐
- 姜味草
- 天脚板
- 多刺绿绒蒿
- 蒴莲
- 木蹄
- 密脉鹅掌柴
- 破头风
- 空心花
- 箭叶蓼
- 猫肝
- 绿豆皮
- 小叶云实
- 黄麻叶
- 栝楼皮
- 刺梨根
- 小红藤
- 茯神木
- 野漆树根
- 覆盆子
- 一匹草
- 红娘子
- 饭团藤
- 绵萆薢
- 马尾伸筋
- 麻栎
- 一点红
- 风藤草
- 蕨
- 南牡蒿
- 树茭瓜果
- 过山风
- 卷耳
- 鱼脑石
- 兰花参
- 披针骨牌蕨
- 西洋菜干
- 锈毛旋蒴苣苔
- 小叶鹅掌柴
- 黄秋葵叶
- 柏枝节
- 丛枝蓼
- 常春藤
- 熏衣草
- 毛叶白粉藤
- 上山龙
- 莲须
- 树茭瓜
- 滑背草鞋
- 蚂蚁上树
- 矮脚苦蒿
- 西藏花椒
- 广布柳叶菜
- 栗柄金粉蕨
- 飞天蠄蟧
- 油茶子
- 闭鞘姜
- 红荆芥
- 茵芋
- 黑血藤
- 南方红豆杉
- 白沙蒿
- 芥子
- 蔓斑鸠菊
- 透茎冷水花
- 胖血藤
- 铁树果
- 岩石羊
- 广西十大功劳
- 电灯花
- 太阳针
- 番石榴皮
- 枳椇木皮
- 鸱头
- 透明草
- 胎生铁角蕨
- 九子不离母
- 硬叶吊兰
- 鹤骨
- 四季春
- 芡实根
- 郁金香
- 鸡爪花
- 象肉
- 西南鹅掌柴
- 竹柏
- 金刚藤
- 七角枫
- 星状风毛菊
- 长瓣马铃苣苔
- 栲栗果壳
- 金钗石斛
- 青羊参
- 单鞭
- 对叶四块瓦
- 广枣
- 胡椒
- 杨梅根
- 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