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滨藜
《中华本草》:匍匐滨藜
拼音注音
Pú Fú Bīn Lí
别名
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匍匐滨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repens Roth.[A.belangeri Boi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repens Roth.[A.belangeri Boi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20-50cm。茎外倾或平卧,下部常生不定根;枝互生,浅绿色,有时常带紫红色,具微条棱。单叶互生;叶柄长1-3mm;叶片宽卵形至卵形,肥厚,通常长1-2cm,宽8-15mm,全缘,两面均为灰绿色,有密粉,先端圆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花于枝的上部集成有叶的短穗状花序;雄花花被锥形,4-5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但通常不全发育,花丝扁平,基部连合,无退化子房;雌花的苞片果时三角形至卵状菱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近基部的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木栓质膨胀,黄白色,中线两侧各有1个向上的突出物。胞果扁,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扁球形,两面微凸起,红褐色至黑色。花期秋末,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滨空旷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等地。
性味
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焦槟榔
- 梵天花
- 石栗子
- 翅子木
- 南岭黄檀
- 老虎姜
- 土荆皮
- 蔓剪草
- 猕猴梨根
- 野苦瓜
- 贯众
- 白鹇
- 伞花绢毛菊
- 藤檀
- 圆叶南蛇藤根
- 瑞香根
- 蜀羊泉
- 金钟花
- 细叶大戟
- 野菊
- 三对叶丹参
- 茶条槭
- 黑萼棘豆
- 牛心果
- 葎草根
- 青通草
- 滇杠柳
- 山麻
- 黄花鸢尾
- 斑叶堇菜
- 小芸木
- 桑根
- 牙疳药
- 了哥王
- 莳萝子
- 迎山红
- 假蒟根
- 蜂蝇
- 羊毛绒球蟹
- 橄榄
- 万寿菊花
- 马肝
- 高山栲
- 香茅花
- 黑山蔗
- 通骨消茎叶
- 冷蕨子草
- 桂叶素馨
- 羊黄
- 苦地丁
- 腊梅花
- 黄背草果
- 大头艾纳香
- 八楞木
- 江蓠
- 薏苡叶
- 阳桃根
- 矮脚苦蒿
- 海萝
- 光果南蛇藤
- 野鸦椿皮
- 扁担蒿
- 广金钱草
- 毛轴铁角蕨
- 驴乳
- 落花生枝叶
- 石榴叶
- 全蝎
- 实葫芦根
- 三白草
- 越西川木香
- 白豆蔻壳
- 蕹菜
- 衡州乌药
- 波罗蜜叶
- 川楝子
- 石米
- 上天梯
- 丝瓜叶
- 毛足铁线蕨
- 尿泡草
- 邪蒿
- 牡蒿根
- 安息香
- 七星鱼
- 西藏角蒿
- 鹳骨
- 多蕊蛇菰
- 甘遂
- 红田乌草
- 捆仙丝
- 矩圆石韦
- 甘土
- 香花刺
- 秤砣梨根
- 水冬瓜花
- 斜叶榕叶
- 青钱柳叶
- 二叶舌唇兰
- 三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