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草
《中华本草》:泡泡草
拼音注音
Pào Pào Cǎo
别名
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英文名
Franchet Groundcherry
出处
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oxyphylla DC.采收和储藏:夏、秋采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
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7-12cm,全株呈白色。小叶3-4枚轮生,线形,长1-1.5cm。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cm,有毛。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8-11mm,被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沙丘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
辛;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感冒;咽喉痛;疮疖痈肿;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或研末调涂。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泡泡草
拼音注音
Pào Pào Cǎo
别名
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叶3~4个轮生,线形,长1~1.5厘米。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13~18)毫米,淡紫色或紫红色;花萼与叶柄等长,萼有毛,长6~9毫米。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径8~11毫米,有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沙丘上。分布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疮疖痈肿,乳腺炎,感冒,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鲜品0.5~1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复方
①治疮疖痈肿:鲜泡泡草一两。水煎服。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适量。煎水外洗。
③治瘰疬结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④治急慢性湿疹,婴儿湿疹:泡泡草、北五加皮、甘草各一钱。研末,苦参籽馏油调涂,一日三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新疆延胡索
- 三枝枪
- 红毛野海棠
- 驴蹄草
- 朱砂七
- 红木子
- 槐根
- 滑背草鞋根
- 鲎尾
- 火索麻
- 火赤链蛇
- 皱巴坚螺
- 苦草
- 粉藜
- 倒提壶
- 青棉花藤
- 芸香
- 牛心果
- 天文草
- 绿结鸡骨
- 青箭
- 牛胆参
- 雪兔
- 鲫鱼脑
- 塔黄
- 野棕
- 榕树果
- 鸡脑
- 藤槐
- 黄果茄
- 红毛叶马蹄香
- 大叶蛇泡簕
- 君迁子
- 向日葵茎髓
- 白花蛇
- 柿花
- 野芫荽
- 大金发藓
- 九倒生
- 岩檀香
- 常春藤
- 五爪龙
- 翻背白草
- 匍伏堇
- 马牙七
- 金线草
- 红娘子
- 黄茶根
- 莲子心
- 水黄
- 淡秋石
- 旱前胡
- 乌蔹莓
- 云南莲座蕨
- 干岩矸
- 仙顶梨
- 小报春
- 蜗牛壳
- 接骨木
- 水藁本
- 鸡枞
- 华东瘤足蕨
- 使君子根
- 刺龙牙
- 鲱鱼籽
- 大白顶草
- 鹰嘴爪
- 苦甘草
- 睡菜
- 山橘
- 烟管蓟
- 乌桕木根皮
- 苦瓜根
- 车前草
- 沙梨
- 湖北海棠
- 刺柏
- 大避债蛾
- 姜三七
- 蜘蛛蜕壳
- 华东木蓝
- 白朱砂莲
- 梁王茶
- 吊山桃
- 藤本夜关门
- 菰米
- 白脂麻
- 翠雀花
- 芒叶小米草
- 蜥蜴
- 马鞭草
- 山白菊
- 七里香
- 通花根
- 海松子
- 刺梨根
- 饴糖
- 亮叶桦
- 海莲果
- 草本三角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