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头风
《中华本草》:破头风
拼音注音
Pò Tóu Fēnɡ
别名
云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莲叶点地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henryi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henryi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基部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叶基生;叶柄被柔毛,长7-14cm,叶片圆形,直径3-7cm,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圆锯齿,叶脉掌状,两面有纤毛,主脉毛较多。花葶被刚毛,通常2-4枚自叶丛中抽出,高(8-)15-30cm;伞形花序12-40花;苞片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9mm,被纤毛;花梗纤细,近等长,长10-18mm,密被小柔毛;花萼漏斗状,5裂,分裂达中部,裂片三角形或狭卵状三角形,果时几不增大,具明显的3-5脉;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凹缺,杯状,白色;雄蕊5,花丝极短,贴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卵形,先端钝;子房上位,花柱短,不伸出冠筒。蒴果近陀螺形,先端近平截。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下、沟谷水边和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根茎粗短,根细须状。茎黄棕色,直径1-2mm。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圆形至圆肾形,直径3-7cm,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弯缺深达叶片的1/3,边缘具浅裂状圆齿或重牙齿,两面被短糙伏毛,叶面黄褐色;叶柄长6-16cm,有柔毛。花葶黄棕色,直径1-2mm;伞形花序多花;小花黄褐色,花梗纤细,密被小柔毛。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主肝热头目疼痛;肺热咳嗽;疔疮疖肿;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心胆草
- 老枪谷根
- 冬青叶
- 小叶昏鸡头
- 棠梨枝叶
- 蚕豆花
- 草鞋青
- 木瓜
- 临时救
- 粗灰钉
- 九龙藤
- 灯笼草
- 空桶参
- 鸥
- 莺
- 牛齿
- 橙子皮
- 梨果仙人掌
- 罗勒子
- 地锦草
- 地蔷薇
- 翼梗獐牙菜
- 夜花藤
- 豨莶果
- 山甘草
- 魿鱼
- 血竭
- 刺瓜
- 丹参
- 驴肉
- 椰子皮
- 假山皮条
- 土马骔
- 豨莶
- 番红花
- 多穗石柯茎
- 水毛射
- 和血丹
- 川白苞芹
- 滇南马钱
- 小叶小羽藓
- 黑色鳞毛蕨
- 小白棉
- 金鸡尾巴草根
- 地梗鼠尾
- 桦叶荚蒾
- 甘遂
- 凤尾贯众
- 山铁树
- 矮杨梅皮
- 红木耳
- 牛舌草
- 芦花
- 石蒟
- 三爪金龙
- 庐山石韦
- 九莲灯
- 柳枝
- 崇澍蕨
- 双花鞘花
- 丽子藤
- 棘针
- 太白韭
- 白蔹子
- 土木贼
- 海南粗榧
- 柳叶
- 大叶黄杨叶
- 禾秆蹄盖蕨
- 红地榆
- 粉萆
- 田野卷耳
- 石韦根
- 黄山五叶参
- 痰火草
- 元元草
- 竹卷心
- 天王七果实
- 山牛蒡
- 黄芩子
- 三对叶丹参
- 豇豆
- 发菜
- 硬骨凌霄
- 金荞麦
- 银边吊兰
- 烟草
- 野兔骨
- 椿白皮
- 蒿枝七
- 黄桷叶
- 小叶三点金
- 罗望子叶黄檀
- 穗花蛇菰
- 栗寄生
- 刺柄莲座蕨
- 香石藤叶
- 垂珠花
- 捆仙丝
- 大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