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草根
《中华本草》:金线草根
拼音注音
Jīn Xiàn Cǎo Gēn
别名
海根、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毛药、水线花根、蓼子七、土三七、铁拳头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本草拾遗》:海根,生会稽海畔山谷。茎赤,叶似马蓼,根似菝葜而个也。海人极用之。
来源
药材基源:为寥科植物金线草和短毛金线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ntenoron filiforme(Thunb.) Roberty et Vautier[Polygonum filiforme Thunb.] 2.Antenoron neofiliforme (Nakai) Har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1.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50-100cm。根茎横走,粗壮,扭曲。茎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托叶鞘筒状,抱茎,膜质;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长糙伏毛,散布棕色斑点。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红色;苞片有睫毛;花被4裂;雄蕊5;柱头2歧,先端钩状。瘦果卵圆形,棕色,表面光滑。花期秋季,果期冬季。2.本种与金线草的主要区别为:叶先端长渐尖,两面有短糙伏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路旁阴湿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金线草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
短毛金线草根茎含有没食子酸(gallic acid),左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3-O-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2,原矢车菊索B2-3-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2-3’-O-gallate)[1].
药理作用
短毛金线草(Antenoron neofiliforme)的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性味
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咳嗽咯血;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脘腹疼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瘰疬;痈疽肿毒;烫火伤;毒之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亦可泡酒或炖肉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心腹痛,喉痹,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胗,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2.《花镜》:治汤火疮。3.《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行气,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4.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止血,解毒利气。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金线草根
拼音注音
Jīn Xiàn Cǎo Gēn
别名
海根(《本草拾遗》),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浙江天日山药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土三七、铁拳头(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金线草或短毛金线草的根。
性味
苦涩,温。
①《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涩。"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痨伤吐血,痢疾,腹痛,月经不调;痛经。
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心腹痛,喉痹,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胗,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
②《花镜》:"治汤火疮。"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行气,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
④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止血,解毒利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泡酒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复方
①治跌打筋骨伤:蓼子七、五花血藤、红酸浆草。泡酒服及外擦。(《四川中药志》)
②治跌打损伤: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水酒各半煎服。另用根用烧酒磨浓汁擦患处。
③治骨折:鲜金线草根适量,切碎,捣极烂,酌加甜酒或红砂糖捣和,敷于患处,夹板固定。
④治初期肺痨咳血:金线草根一两,水煎服。
⑤治腰痛: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水酒各半煎服。
⑥治痢疾:金线草根一两。水煎,糖调服。
⑦治霍乱腹痛,蛇咬伤:金线草根,水酒磨汁内服,并外涂。
⑧治淋巴结核: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玄参三至四钱,芫花根一钱。水煎,以鸡蛋两个煮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月经不调及痛经:金线草根半斤,切细和鸡或猪蹄脚,加黄酒炖烂,去滓服食。每行经时服一至三次。(《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⑩治月经不调,经来腹胀,腹中有块:金线草根一两,加益母草三两。水煎,冲黄酒服。(《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根辣
- 桂竹香
- 橄榄仁
- 倒扣草
- 土附
- 黄缨菊
- 天花粉
- 黄蓬花
- 广藤根
- 挂兰
- 金花菜
- 黄瓜仁草
- 大泡通皮
- 大籽蒿
- 冬瓜叶
- 金金棒
- 分筋草
- 黄茅
- 将军树
- 千针万线草
- 金线风
- 凤尾蕉花
- 方蟹
- 浮小麦
- 丁香罗勒
- 东方狗脊
- 黄荆子
- 太平莓
- 枸橘叶
- 丁癸草根
- 金边龙舌兰
- 倒吊笔
- 福参
- 黄花仔
- 亮叶冬青
- 鱼肝油
- 野豌豆
- 熊脂
- 粳谷奴
- 西南金刚藤
- 红毛叶马蹄香
- 黑果小檗
- 天雄
- 福参叶
- 凤尾茶
- 绒毛鸭脚木
- 高山露珠草
- 黄花蒿
- 木豆叶
- 鸡公柴
- 跌打老
- 天茄子
- 笔罗子
- 白藨
- 矮陀陀
- 牛胆参
- 太白艾
- 抓地龙
- 粪箕笃
- 黄瓜霜
- 锯鲨翅
- 韭菜
- 毛木树
- 山海棠
- 滚龙草
- 谷芽
- 密叶天胡荽
- 鬼臼
- 地棠花
- 麦撇花藤
- 梧桐
- 番石榴子
- 大草蔻
- 通脉丹
- 粘毛黄花稔
- 绵参
- 鸭胆子
- 扛板归
- 鹊豆
- 蓖麻根
- 饭团根
- 天仙藤
- 过江龙
- 梵天花
- 梵天花根
- 昆明鸡脚黄连
- 宽叶独行菜
- 昆明鸡血藤
- 猫儿屎果
- 磨盘根
- 宽尾石韦
- 扛板归根
- 昆明堇菜
- 牡荆油
- 猫花
- 狗脊
- 单根木叶
- 宽叶鼠曲草
- 贝母兰
- 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