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抄藤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牛抄藤
拼音注音
Niú Chāo Ténɡ
别名
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英文名
Herb of Flexuose Climbing Fern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godium flexuosum(L.)Sw.[L.pinnatifidum Sw.;Ophioglossum flexuos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达7m。羽片多数,对生,长圆状三角形,长16-25cm,羽柄长约2.5cm,单数2回羽状;1回小羽片3-5对,互生,柄长3-7mm,最下1对三角状披针形,长8-10cm,下部羽状,第2或第3对以上的1回小羽片披针形,不分裂,基部耳状,顶生的1回小羽片披针形,长6-10cm,钝头,基部近圆形,有时有一汇合裂片;末回小羽片1-3对,近无柄,三角状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5-5cm,基部深心形,缘有小锯齿;叶片草质,脉上略被刚毛;羽轴多少弯曲,有狭翅。孢子囊穗线形,长3-9mm,褐色;孢子表面有疣状物。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草坡阴湿处、杂木林下或向阳林下。资源分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海金沙内酯(lygodinolide),乌楠醌(tectoquinone),东北贯众醇(dryocrassol),O-对-香豆酰-东北贯众醇(O-p-coumaryl-dryocrassol),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β-D-gluc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br]根含槲皮素(quercetin),3,3',4',5,7-五羟基-黄酮-3-O-芸香糖甙(3,3',4',5,7-pentahydroxy-flavone-3-O-rutinoside)。
性味
甘;微苦;寒
归经
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理,换敷;或煎汤洗;或制成软膏涂。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治痢疾,霍乱抽筋,止血,消炎。2.《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清热,利尿,消肿。治风湿麻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牛抄藤
拼音注音
Niú Chāo Ténɡ
别名
长叶海金沙(《广州植物志》),驳筋藤,介指藤,缠藤(《广西药植名录》),柳叶海金沙(《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达7米。羽片多数,对生,长圆状三角形,长16~25厘米,羽柄长约2.5厘米,单数2回羽状;1回小羽片3~5对,互生,柄长3~7毫米。最下1对三角状披针形,长8~10厘米,下部羽状,第2或第3对以上的1回小羽片披针形,不分裂,基部耳状,顶生的1回小羽片披针形,长6~10厘米,钝头,基部近圆形,有时有一汇合裂片;末回小羽片1~3对,近无柄,三角状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5~5厘米,基部深心形,缘有小锯齿;叶片草质,脉上略被刚毛;羽轴多少弯曲,有狭翅。孢子囊穗线形,长8~9毫米,褐色;孢子表面有疣状物。
生境分布
生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痢疾,霍乱抽筋,止血,消炎。"
②《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请热,利尿,消肿。治风湿麻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樱额
- 枪花药
- 巴掌草
- 脐带
- 半春莲
- 天麻
- 百足藤
- 光明盐
- 头巾草
- 天青地红
- 头花杜鹃
- 白菖
- 千层楼
- 白背小报春
- 伤寒草
- 白荷花露
- 白鬼笔
- 牛耳草
- 荠宁
- 屈头鸡
- 全蝎
- 蚕豆花
- 七叶一把伞
- 紫玉簪根
- 百部
- 饭团根
- 侧耳
- 白蘑
- 了哥王根
- 大叶白纸扇
- 七爪风
- 大叶风沙藤
- 功劳叶
- 鹤顶兰
- 鸡心七
- 百眼藤
- 金腰
- 白蜡树皮
- 叩头虫
- 白药子
- 球穗花千斤拔
- 八目鳗
- 蚯疽草
- 常春卫矛
- 南蛇簕
- 白头翁
- 地沙
- 扁竹兰
- 桤木
- 短柄南蛇藤茎叶
- 木荷叶
- 赤铜屑
- 冰草白穗
- 七星草
- 白降丹
- 白花九里明
- 白蒿
- 九爪龙
- 土常山
- 大果琉璃草
- 蒺藜苗
- 石参
- 狼油
- 全缘凤尾蕨
- 老鼠竻
- 东莨菪
- 白茅花
- 八角枫根
- 岩石松
- 玉簪
- 绿萼梅
- 七里香
- 土红苓
- 墙草根
- 玉珊瑚根
- 雄鸡口涎
- 百尾笋
- 青藏虎耳草
- 岩豆
- 白鹤菌
- 黑大豆花
- 老鼠耳
- 祁州一枝蒿
- 斑茅花
- 百脉根
- 天冬
- 黄水茄
- 太白丽参
- 水团花
- 四方草
- 巴山虎
- 铁落
- 白花鹅掌柴
- 七角白蔹
- 兰香草
- 白梅花
- 藤檀
- 秘鲁香胶
- 白花铁线莲
- 土鳖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