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当归
《中华本草》:欧当归
拼音注音
ōu Dānɡ Guī
英文名
Root of Garden Lovage
出处
始载于《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杆物欧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visticum officinalis Koch[Ligusticumleuisticum 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其根,去除茎叶,洗净,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5m。全株有香气;根肥大,有支根。茎光滑无毛,有纵沟纹,紫红色,中空。基叶和茎下中叶二至三国顺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基部膨大成长圆形、带紫红色的叶鞘;茎上部叶通常仅一回羽状分裂;茎生叶叶柄较短,最上部的叶多简化成先端3裂的小叶片;叶缘下部全缘,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复伞形花序径约12cm,伞辐12-20;总苞片7-11,小总苞片8-12,均为宽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反曲,边缘白色,膜质;小伞形序近圆球形;萼齿不明显;花黄绿以,花瓣基部有短爪。分生果椭圆形,背部稍扁压,长5-7cm,宽3-4cm,侧棱和背棱呈阔翅状,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华北及辽宁、陕西、新疆、山东、灌输、河南等地有栽培。资源分布:原产亚洲本部。欧洲及北美各国亦多有栽培。
化学成分
含多种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1-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香茅醛(citronellal)[1]。还含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4],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补骨脂素(psoralen),香柑内酯(bergapten)[5],镰叶芹二醇(falcarindiol)当归二内酯(ange-olide)[6],洋川芎内酯(senkyunolide)[7],芸香甙(rutin),山柰酚-3-O-芸香甙(kaempferol-3-O-rutoside),异槲皮素(isoqrercetin),紫去英甙(adtragalin)[8],阿魏酸(ferulic acid),苯甲酸(benzon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腺嘌呤(adenine),蔗糖(sucrose)。薄层色谱表明尚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烟酸(nico-tinicacid)和氨基酸等[9]。此外,本品尚含5种新的藁本内酯二聚体( ligustilidedimer)[6]。
药理作用
根的水浸膏及挥发油具抑制子宫节律性收缩,对抗乙酰胆硷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的痉挛作用。无水乙醇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
性味
味辛;微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主经闭;痛经;头晕;头痛;肢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治疗闭经、月经涩少和痛经均有一定疗效。同时对头晕、头疼、四肢麻木、失眠、大便干燥等症状也有显着疗效。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眼草
- 开口箭
- 空桶参
- 对叶油麻叶
- 烟管蓟
- 猪脑
- 苹果皮
- 两头尖
- 葫芦巴
- 翅柄蓼
- 金鱼草
- 千解草
- 苦竹笋
- 鲫鱼胆草
- 鸡子
- 鸡骨柴
- 鸡脚参
- 欧活血丹
- 宽卵叶山蚂蝗
- 苦葵鸦葱
- 鸡毛菜
- 长节耳草
- 大毛桐子根
- 清风藤
- 雪猪肉
- 大黄
- 绿萼梅
- 鸡爪参
- 饺剪藤
- 青黛
- 地蚕
- 柠檬皮
- 茉莉花露
- 鸡挂骨草
- 地血香
- 脾寒草
- 鸡翎草
- 鸡冠参
- 偏翅唐松草根
- 鸡骨常山
- 啤酒酵母
- 漆大姑
- 鸡骨香
- 麻疯树
- 三匹箭
- 煨姜
- 衣鱼
- 北沙参
- 猪鬃草
- (鱼彭)鱼鳃
- 野拔子
- 红牛皮菜
- 杭州荠薴
- 叫姑姑
- 四照花
- 覆盆子根
- 矩叶大青
- 莲状绢毛菊
- 狗血
- 光里白
- 黄花忍冬
- 九龙盘
- 鸡树条
- 粘毛鼠尾草果
- 金背枇杷
- 地羊鹊
- 人头七
- 杜仲叶
- 青龙藤
- 九牛薯
- 鹊
- 乳源木莲果
- 肉桂叶
- 秋鼠曲草
- 青杠碗
- 红川乌
- 青钱柳叶
- 长梗郁李
- 麒麟菜
- 到老嫩
- 倒生根
- 葛谷
- 榕树皮
- 蚺蛇肉
- 鸡屎藤
- 茜草茎
- 青葙子
- 青蛇藤
- 润肺草
- 球果藤
- 鸡屎白
- 牛肋筋
- 气桐子
- 淡味当药
- 白升麻
- 羌活鱼
- 枪乌贼
- 曲花紫堇
- 青鱼胆草
- 扁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