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风铃草
《中华本草》:聚花风铃草
拼音注音
Jù Huā Fēnɡ Línɡ Cǎo
别名
灯笼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聚花风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panula glomerata L. subsp. Cephalotes (Nakai) Hong[C.cephalotes Nakai]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聚花风铃草 多年生草生,高40-125cm。茎直立,有时在上部分枝。茎生叶下产的具长柄,叶片长卵形至心状卵形,上部的无柄,椭圆形、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片长7-15cm,宽1.7-7cm;全部叶边缘有尖锯齿,茎叶几乎无毛或疏生白色硬毛或密被白绒毛。花数朵集成头状花序,通常很多,除茎顶有复头状花序外还有多个单生的关状花序,每朵花下有1枚大小不等的苞片,在头状花序中间的花先开,工其苞片也最小;花萼裂片钻形;花冠紫色、蓝紫色或蓝色,管状钟形,长1.5-2.5cm,5裂至中部。蒴果倒卵状维形。种子长圆状,扁,长1-1.5mm。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及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聚花风铃草
别名
灯笼花
来源
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去净泥土,切碎晒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咽喉炎,头痛。
用法用量
2~3钱。
备注
(1)同属植物[b]紫斑风铃草[/b]Campanula punctata Lam.与前种相似,同等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兰寄生
- 金橘核
- 节瓜
- 蓟罂粟
- 羯布罗香
- 见血飞
- 黑皮根
- 金不换
- 角茴香
- 毛黄堇
- 焦栀子
- 节节花
- 矩圆石韦
- 煨姜
- 积雪草
- 绛梨木叶
- 沙枣胶
- 菱
- 茳芒决明
- 菊花脑
- 矩镰荚苜蓿
- 菊架豆
- 荆芥叶莸
- 金丝藤仲
- 蕉芋
- 金丝桃果
- 中南星
- 金凤藤
- 角盘兰
- 角翅卫矛
- 渐尖叶独活
- 金刀菜
- 蒟蒻薯叶
- 蝙蝠
- 金丝桃
- 金兰
- 碱黄鹌菜
- 粳米
- 酒瓶花
- 结香
- 甲香
- 蜂乳
- 金樱叶
- 金橘
- 豇豆叶
- 江南地不容
- 金瓜核
- 金丝猴
- 莙荙菜
- 金甲豆
- 蒺藜苗
- 金刚一棵蒿
- 矩形叶鼠刺
- 粉藜
- 金丝桃果实
- 金樱花
- 金丝梅
- 菊花叶
- 金刚大
- 角花翠雀
- 豆腐渣果
- 梓树
- 霹水草
- 豆瓣香
- 掌裂蟹甲草
- 鹰爪莲
- 假菠菜
- 椰子浆
- 灯油藤子
- 梧桐
- 羊髓
- 五脉绿绒蒿花
- 釜脐墨
- 苔菜
- 铃兰
- 大四块瓦
- 菠萝皮
- 棕竹根
- 禾虫
- 树茭瓜果
- 山羊角
- 石柑子
- 喜树皮
- 萆薢
- 祁州一枝蒿
- 木槿根
- 漆树根
- 蝮蛇骨
- 花蕊石
- 散血莲
- 六道木
- 华无柱兰
- 大皂角
- 小九节铃
- 海螺壳
- 旱前胡
- 高粱根
- 香椿子
- 圆萼刺参
- 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