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花风铃草
《中华本草》:聚花风铃草
拼音注音
Jù Huā Fēnɡ Línɡ Cǎo
别名
灯笼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聚花风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panula glomerata L. subsp. Cephalotes (Nakai) Hong[C.cephalotes Nakai]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聚花风铃草 多年生草生,高40-125cm。茎直立,有时在上部分枝。茎生叶下产的具长柄,叶片长卵形至心状卵形,上部的无柄,椭圆形、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片长7-15cm,宽1.7-7cm;全部叶边缘有尖锯齿,茎叶几乎无毛或疏生白色硬毛或密被白绒毛。花数朵集成头状花序,通常很多,除茎顶有复头状花序外还有多个单生的关状花序,每朵花下有1枚大小不等的苞片,在头状花序中间的花先开,工其苞片也最小;花萼裂片钻形;花冠紫色、蓝紫色或蓝色,管状钟形,长1.5-2.5cm,5裂至中部。蒴果倒卵状维形。种子长圆状,扁,长1-1.5mm。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及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聚花风铃草
别名
灯笼花
来源
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去净泥土,切碎晒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咽喉炎,头痛。
用法用量
2~3钱。
备注
(1)同属植物[b]紫斑风铃草[/b]Campanula punctata Lam.与前种相似,同等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叶茶
- 清香桂
- 四方蒿
- 川木香
- 椿皮
- 青药
- 蜂药
- 豪猪肉
- 龙眼
- 台湾三颗针
- 水榕木根
- 戎盐
- 杜仲
- 铁扫帚
- 水松球果
- 雪上一支蒿
- 角翅卫矛果
- 针叶火绒草
- 通骨消茎叶
- 纵条肌海葵
- 装饰卷柏
- 全毛悬钩子
- 角翅卫矛根
- 香唐松草
- 黄颡鱼颊骨
- 核桃楸
- 山小橘
- 江南卷柏
- 长叶珊瑚果
- 田唇乌蝇翼
- 鞭叶铁线蕨
- 长叶山竹子
- 盾叶唐松草
- 偏叶白齿藓
- 狭叶香茶菜
- 香蕉弄蝶
- 广东升麻
- 棕叶狗尾草
- 红叶树子
- 鱼翅
- 虎膏
- 大马蓼
- 太白艾
- 铁棒锤茎叶
- 钱针万线草
- 三花枪刀药
- 纤花千金藤
- 交连假瘤蕨
- 白背小报春
- 尖连蕊茶根
- 飞龙掌血叶
- 阿尔泰扭藿香
- 梗花雀梅藤
- 二歧根莲花根
- 软骨过山龙
- 黄花鼠尾草
- 兰花根
- 东北羊角芹
- 浙江过路黄
- 二裂叶委陵菜
- 水龙胆草根
- 台湾千金藤
- 长白鱼鳞松
- 葛上亭长
- 浮海石
- 琉璃枝
- 山大刀
- 台湾榕
- 苘麻根
- 蓑衣莲
- 代赭石
- 刮筋板
- 一点血
- 胡桐泪
- 生姜
- 岗边菊
- 长果山橙
- 美人蕉
- 水毛射
- 蚕茧草
- 银边吊兰
- 羌活鱼
- 伞形梅笠草
- 狭叶蓬莱葛
- 红豆蔻
- 松树皮
- 紫筒草根
- 红毛菍
- 水仙桃
- 曼陀罗子
- 花生油
- 金剪刀草
- 骆驼蹄瓣
- 川木通
- 玄精石
- 羚羊角
- 三楞草
- 午香草
- 翅果唐松草
- 阔叶十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