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地锦苗
《中华本草》:黄花地锦苗
拼音注音
Huánɡ Huā Dì Jǐn Miáo
别名
鸡屎草、臭虫草。
出处
黄花地锦苗首见于清《植物名实图考》,云:"黄花地锦苗,江西、湖南多有之。与紫花者相类,而叶茎瘦弱,茎微赤,叶尖细,花有跗,亦结小角。"并有附图,即今之台湾黄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台湾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balansae Prain[C.tashiroiMaxim.;C.formos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
原形态
台湾黄堇 草本,高20-60cm,无毛。主根圆锥形。茎直立或倾斜,具棱,分枝稀疏。叶互生;具长柄;叶片轮廓宽卵形至卵形,长8-16cm,二至三回羽状复叶,一回裂片2-3对,具短柄,末回裂片卵形,缘浅裂成钝圆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4-10mm;花梗略短于苞片;花冠黄色,长12-18mm,具鸡冠状突起,距约占上瓣全长的1/3,末端略下弯;子房条形,柱头横向二裂。蒴果条形,长25-40mm。种子扁圆柱形,直径1-2mm,黑色,表面密被细凹点,具船形种阜。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200-400m的低山沟边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疮肿毒;顽癣;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仙
- 银南星
- 小悬钩子
- 毛花洋地黄
- 山葛薯
- 白鸡肫
- 瓠子子
- 豚卵
- 假山皮条
- 滇缅古柯
- 牧马豆
- 白花杆
- 匙叶黄杨
- 密陀僧
- 石青菜
- 海鳝
- 刺藦苓草
- 中华石龙尾
- 满天飞
- 川明参
- 狗肝菜
- 老鸦花藤
- 将军树
- 苦地丁
- 蕨
- 护心草
- 鸊鷉
- 狗核树
- 九龙藤
- 三消草
- 吐烟花
- 石瓜子莲
- 红果参
- 鹿仙草
- 鬣羚角
- 对叉疔药
- 蛇接骨
- 猪肚
- 建兰根
- 海蛤壳
- 苦草
- 南天竹根
- 空柄假牛肝
- 冰草白穗
- 香椿子
- 味牛膝
- 太平莓
- 黄土
- 羚羊角
- 杉木油
- 钻石风
- 中华绣线梅
- 蜜蜡
- 芡实茎
- 树甘草
- 黄山药
- 假荆芥
- 白千层油
- 紫三角
- 白云瓜梗
- 贴骨散
- 草香附
- 地瓜果
- 山黄麻根
- 艾实
- 浙江过路黄
- 岩参
- 糯米团
- 细叶藤柑
- 可爱花
- 锁阳
- 石花菜
- 海芙蓉
- 空心泡
- 萝芒树皮
- 马尾伸筋草
- 白杨枝
- 白贝
- 斑叶兰
- 乌泡刺
- 小罗伞
- 枸骨子
- 匙叶五加
- 栾华
- 罗星草
- 风湿木
- 柏枝节
- 满山白
- 麻叶绣球
- 岩梭花
- 诃子
- 白尼参
- 毛节兔唇花
- 鸡冠子
- 苡芭菊
- 春花胡枝子
- 蒲公英
- 蒺藜
- 稗米
- 白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