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耧斗菜
《中华本草》:假耧斗菜
拼音注音
Jiǎ Lóu Dòu Cài
英文名
leaf of Littelleaf Paraquilegia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假耧斗菜的叶或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Royle) Drunmm.Et Hutch.[Isopyrum microphyllum Royle]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泥沙,除去残叶、枯枝,晾干。
原形态
假耧斗菜,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细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粗2-6mm。叶基生;叶柄长2.5-11cm;通常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2-3cm,一回裂片具细长柄,小叶宽菱形或肾状宽菱形,长5-8mm,宽5-10mm,3深裂,深裂片再2-3细裂,末回裂片倒披针形、椭圆状倒披针形或线形,宽0.5-2mm。花葶1-3,长3-18cm;苞片2,生于花下3-33mm处,对生或近对生,倒披针形,长4-12mm,基部有膜质鞘;花两性,直径2.8-5cm;萼片5,花瓣状,淡堇色或淡紫红色,偶为白色,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4-2.5cm,宽0.9-1.5cm,先端近圆形;花瓣5,小,倒卵形或卵状长圆椭圆形,长约5mm,先端微凹,下部浅囊状;雄蕊多数,长4-7mm,花丝狭线形,花药长0.8-1mm;心皮5-8,无毛。蓇葖果,长6-11mm,喙短,长约2mm。种子狭卵球形,长1.3-1.8mm,褐色,一侧有狭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5200m的高山山地石壁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
形状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灰绿色至黄色,展平后呈心形至菱形,长0.4-1.5cm,宽0.4-1.9cm;3全裂,中间裂片菱形,侧裂片斜扇形,每裂片再2-3细裂;叶柄长。质脆,体轻。气微,味辛、苦、涩。
性味
味苦;涩;性寒
归经
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敛疮止血。主跌打损伤;经闭;痛经;外伤出血;金疮;伤口久不愈合;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0.3-0.6g,每日2次。外用:适量,捣烂敷。
注意
孕妇忌用。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假耧斗菜
拼音注音
Jiǎ Lóu Dòu Cài
别名
小叶假耧斗菜(《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叶矛对钩(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种植物假耧斗菜的叶。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上部有逐年宿存的叶柄密集成丛。叶多数,均基生,为2回3出复叶,无毛;小叶深裂,小裂片倒披钎形;叶柄长2.5~11厘米,花茎高3~18厘米;苞片2,生于花下0.3~3.3厘米处,披针形;花单个顶生,直径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红色,倒卵形,长1.4~2.5厘米;花瓣5,黄色,狭倒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多数;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长0.9~1.2厘米,具网状脉。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的多石砾山坡或石崖上。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去瘀,止血,镇痛。用于下死胎,子宫出血。"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拔除异物,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槐
- 金盏菊根
- 橘红
- 酒饼叶根
- 尖药花
- 接骨木根
- 金牛草
- 假通草树皮
- 剑叶铁树叶
- 角果木
- 吉利子树
- 酒酿
- 姬蕨
- 建兰叶
- 金剪刀
- 建兰根
- 蛇含
- 葛叶
- 金狮藤
- 棘豆根
- 九层风
- 假黄麻
- 剑叶玉簪
- 见血住
- 角翅卫矛
- 尖叶唐松草
- 金棒锤
- 交让木
- 假山皮条
- 锯鲨肝
- 假连翘
- 剪夏罗
- 蓟罂粟子
- 姜花果实
- 尖叶子打虫药
- 尖顶地星
- 极丽马先蒿
- 金匙叶草
- 金龙胆草
- 卷伞菌
- 见血飞
- 吉丁虫
- 夹蛇龟
- 尖舌苣苔
- 建兰花
- 戟叶瓦韦
- 戟叶石韦
- 接筋草
- 金果榄
- 接骨树
- 棘胸蛙
- 假木通
- 假茼蒿
- 剑叶耳草
- 金丝藤
- 金慈姑
- 黄果茄
- 接骨丹
- 接骨树皮
- 假香附
- 卷茎蓼
- 卷边桩菇
- 角翅卫矛根
- 接骨紫菀
- 金粉蕨
- 九子不离母
- 金钗石斛
- 锯齿王
- 姜黄
- 尖苞柊叶根
- 拘那花
- 寄生黄
- 九味一枝蒿
- 假蒟果穗
- 剑叶铁角蕨
- 角螺厣
- 建砂仁
- 桔梗芦头
- 金石溜
- 卷毛耳草
- 金爪儿
- 交剪草
- 假蓝靛
- 剑叶铁树
- 卷柏
- 角螺
- 滇西风毛菊
- 剑叶紫金牛
- 劲直蒿
- 尖耳贯众
- 卷毛婆婆纳
- 尖尾风根
- 戟叶石苇
- 见风消
- 具苞水柏枝
- 蕨根
- 尖山橙
- 鮧鱼
- 尖叶川黄瑞木
- 金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