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蜡条
《中华本草》:山白蜡条
拼音注音
Shān Bái Là Tiáo
别名
白蜡条、山杨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丑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inamoen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叶片椭圆形,长2-4.5cm,宽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圆形,上面亮绿色,幼叶沿脉有黄色短柔毛,下面浅绿或发白,被淡黄锈色柔毛。侧脉6-8对,凸起,网腺明显;边缘有不明显的腺齿;叶柄明显被绣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圆柱形,长2-6cm,直立斜出稍弯曲,花序梗短,着生2-4小叶;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药黄色,花丝离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圆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圆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头2浅裂;苞片近圆形,外面散生长柔毛,内面无毛;腺体1,腹生。蒴果卵状长圆形,长达4mm。花期4月下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水沟边及潮湿山谷。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
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忌豆类、鱼。”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
别名
山杨柳、白蜡条
来源
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微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痛。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红糖为引。或泡酒服。
注意
忌豆类、鱼。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猫儿
- 苦白蜡
- 羽裂星蕨
- 细花丁香蓼
- 吊山桃
- 悬钩茎
- 大瓦韦
- 牛目椒
- 吊兰
- 沙茴香
- 大花剪秋罗
- 佛手
- 浙桐皮
- 茶子
- 篦梳剑
- 香橼根
- 石莽草
- 大良姜
- 雪猪骨
- 乌鱼蛋
- 海浮石
- 华山矾根
- 无柄卫矛
- 白扁豆
- 葫芦茶
- 水枇杷叶
- 小叶黑面叶
- 方叶五月茶
- 蛇百子
- 山菅兰
- 九节风
- 大过路黄
- 苦地丁
- 点地梅
- 杏香兔耳风
- 龟版胶
- 剪刀股
- 多蕊蛇菰
- 春花木
- 山黄麻叶
- 桦菌芝
- 蝙蝠
- 鸽粪
- 苦草
- 马齿
- 鹅绒藤
- 乌榄核
- 华萝藦
- 费菜
- 荚蒾
- 土牡蛎
- 木瓜核
- 昂天莲
- 老鼠耳
- 地蜂子
- 紫丁香
- 萹蓄
- 山尖菜
- 川莓
- 柱果铁线莲
- 鳝鱼
- 海藻
- 川贝母
- 过江龙
- 马骝卵
- 广西过路黄
- 野靛青
- 小黑药
- 红椋子
- 熊胆
- 山荆子
- 断板龟
- 一支箭
- 钩吻
- 泽珍珠菜
- 飞廉
- 川明参
- 括金板
- 笔罗子
- 地下明珠
- 红管药
- 黄龙须
- 蝌蚪
- 木槿子
- 飞燕草
- 土贝母
- 蛇王藤
- 美人蕉
- 随手香
- 炙红芪
- 苍蝇草
- 娃娃鱼
- 米油
- 刺苋菜
- 山白菊
- 鹅掌楸
- 海芋
- 光叶海桐根
- 红娘子
- 药用倒提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