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麻
《中华本草》: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红头麻、苛麻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艾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cuspidata(Wedd.)Friis[Sceptro-cnide macrostachya Maxim;Laportea macrostachya(Maxim.)Ohw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00cm。茎直立,有螫毛和反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1 cm;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6.5-20cm,宽 4.5-18cm,先端常有浅裂,中央有尾状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叶缘有粗锯齿。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长达15cm,雄花被5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雌花被4裂,不相等,内侧2片,花后增大,歪卵形,外侧2片较小,披外形;子房长圆形,柱头细长,有毛。瘦果斜卵形,扁平,长1.8-2mm,宿存花柱由基部向下弯曲。花期6-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虚肿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 12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山苎麻、红头麻、蝎子草、苛麻、大序艾麻
来源
荨麻科红线麻Laportea macrostachya (Maxim.) Ohwi,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
2~4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频洗患处,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
忌生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红头麻、蝎子草、苛麻(《陕西草药》),山芋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艾麻的根。春末夏初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块状纺锤形或圆锥形,红褐色,稍肉质。茎直立,圆柱形。单叶互生,广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有叶柄。雌雄同株;花黄绿色;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圆锥状,长约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茎梢叶腋,细长,穗状,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头丝形。瘦果斜卵形,扁,长约2.2毫米。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阴湿地带。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抽麻,水肿,老鼠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抽麻,心慌:红线麻四钱,苜蓿根三条,生姜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风疼:红线麻和猪肉共炖,吃肉并喝汤。
③治虚肿:红线麻、黑豆各一斤,煎汤,每服两茶杯。
④治水肿:鲜红线麻叶(或根煎汁)二两,黄豆半斤(水四斤,抱胀磨成渣)。将线麻叶用沸水烫过切碎,点入豆渣煮熟。上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盐。
⑤治老鼠疮:鲜红线麻捣烂,加麝香少许,贴患处。(性味以下出《陕西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管血
- 红蒂蛇
- 柠条子
- 油桐根
- 女儿红叶
- 聚叶虎耳草
- 骆驼脂
- 棉子油
- 南瓜七
- 狗尾花
- 山羊肉
- 月光花
- 伏龙肝
- 大串连果
- 金刚藤头
- 栾华
- 牙痈草
- 波棱瓜
- 白刺花
- 天水蚁草
- 山毛藓
- 白垩
- 橙子
- 楠木皮
- 白附子
- 栘依果
- 山甘草
- 柿花
- 野京豆
- 山扁豆子
- 昏鸡头
- 茉莉
- 大叶云实
- 柚皮
- 南酸枣
- 山绿茶
- 南板蓝根
- 山杜仲
- 南蛇竻根
- 福参
- 多花野牡丹
- 奶浆木
- 莺
- 草鞋青
- 牛嗓管树根
- 小药木
- 山稔叶
- 胡颓子叶
- 水柏枝
- 水苦荬根
- 大块瓦
- 水杨梅根
- 土附
- 凤尾茶
- 海蛇
- 木姜子叶
- 大叶蛇泡簕
- 伽蓝菜
- 桂花枝
- 山艾叶
- 肉珊瑚
- 海茜
- 柠檬桉树脂
- 山桐子
- 山橿
- 木蝴蝶树皮
- 红苕母子
- 柳叶卫矛
- 紫薇根
- 浮尸草
- 山杨柳
- 水凤仙
- 黄鹌菜
- 白辣蓼
- 白铃子
- 葱花
- 柠条根
- 胡麻花
- 杨梅树
- 红藤蓼
- 红酸七
- 大果琉璃草
- 川素馨
- 律草
- 大理菊
- 桑鳸
- 革叶蓼
- 柠条
- 南烛叶
- 山慈姑花
- 山橘
- 大红菇
- 水八角
- 滨海前胡
- 木荷叶
- 瓜馥木
- 白猪鼻孔
- 宁油麻藤
- 观音苋根
- 白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