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麻
《中华本草》: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红头麻、苛麻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艾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cuspidata(Wedd.)Friis[Sceptro-cnide macrostachya Maxim;Laportea macrostachya(Maxim.)Ohw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00cm。茎直立,有螫毛和反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1 cm;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6.5-20cm,宽 4.5-18cm,先端常有浅裂,中央有尾状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叶缘有粗锯齿。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长达15cm,雄花被5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雌花被4裂,不相等,内侧2片,花后增大,歪卵形,外侧2片较小,披外形;子房长圆形,柱头细长,有毛。瘦果斜卵形,扁平,长1.8-2mm,宿存花柱由基部向下弯曲。花期6-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虚肿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 12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山苎麻、红头麻、蝎子草、苛麻、大序艾麻
来源
荨麻科红线麻Laportea macrostachya (Maxim.) Ohwi,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
2~4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频洗患处,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
忌生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红线麻
拼音注音
Hónɡ Xiàn Má
别名
红头麻、蝎子草、苛麻(《陕西草药》),山芋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艾麻的根。春末夏初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块状纺锤形或圆锥形,红褐色,稍肉质。茎直立,圆柱形。单叶互生,广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有叶柄。雌雄同株;花黄绿色;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圆锥状,长约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茎梢叶腋,细长,穗状,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头丝形。瘦果斜卵形,扁,长约2.2毫米。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阴湿地带。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抽麻,水肿,老鼠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抽麻,心慌:红线麻四钱,苜蓿根三条,生姜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风疼:红线麻和猪肉共炖,吃肉并喝汤。
③治虚肿:红线麻、黑豆各一斤,煎汤,每服两茶杯。
④治水肿:鲜红线麻叶(或根煎汁)二两,黄豆半斤(水四斤,抱胀磨成渣)。将线麻叶用沸水烫过切碎,点入豆渣煮熟。上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盐。
⑤治老鼠疮:鲜红线麻捣烂,加麝香少许,贴患处。(性味以下出《陕西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萩
- 多穗石柯根
- 花木通
- 水仙桃
- 槟榔花
- 小报春花
- 薅田藨根
- 毛叶西香罗勒
- 独角牛
- 花叶矮沱沱
- 米皮糠
- 海鳗
- 石茶
- 伏龙肝
- 虎耳还魂草
- 芒
- 昏鸡头
- 藏绵芪
- 车前子
- 蜈蚣刺
- 斑竹根
- 海胆
- 红毛菍
- 獾肉
- 野鸦椿花
- 杉木根
- 山荆子
- 车螯
- 兔毛蒿
- 大叶黄杨
- 黑色鳞毛蕨根
- 参条
- 假刺藤
- 蜡瓣花根
- 旋复花
- 肉豆蔻衣
- 山驴骨
- 珍珠莲
- 南蛇藤根
- 海莲果
- 凤尾七
- 小柳拐
- 地耳草
- 夜花藤
- 红菠菜
- 蛤仔壳
- 小人参
- 白子菜
- 苞蔷薇根
- 滨海前胡
- 剑叶玉簪
- 南板蓝根
- 翼核果
- 灰包
- 红花苗
- 白龙穿彩
- 地牯牛
- 马钱子粉
- 柚核
- 山萝卜
- 冷杉果
- 红景天
- 海南茄
- 乌桕叶
- 红鸡踢香根
- 蛇婆子
- 刺槐花
- 冷蕨
- 刺玫
- 黄草乌
- 毛叶黄杞
- 东方乌毛蕨叶
- 半截叶
- 白石英
- 榆皮涎
- 铁栏杆
- 斑地锦
- 琴叶榕
- 野葡萄藤
- 当归
- 石楠
- 宜梧
- 山海螺
- 山狸子骨
- 绣球防风
- 短茎独活
- 金刚一棵蒿
- 七角枫
- 单花鸢尾子
- 白花油麻藤
- 水葫芦根
- 戴星草
- 芜荑
- 万寿菊
- 香石藤叶
- 黄唇鱼鳃
- 红芪
- 茨菇草
- 鸱头
- 岩石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