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鳸
《*辞典》:桑鳸
拼音注音
Sānɡ Hù
别名
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
出处
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
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
原形态
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短而粗的圆锥形;色黄,先端黑。虹膜褐色。额和头顶呈亮黑色,此色延围眼部、颊部,直达喉部。上体余部均呈灰褐色。翼羽黑色,具金属光辉,外侧初级飞羽均具白斑。尾呈光泽黑色。下体淡褐灰色,腹以下转白色。脚黄白色。雌鸟的头和尾均灰褐,无黑色;一般羽色较苍淡。
群栖于山区混交林中或平原杂林中。食物为野生植物的种子及浆果和鳞芽等。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东北部,迁徙时经河北、河南、江苏、四川等地至南部越冬。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损羸瘦。
①汪颖《食物本草》:"主肌肉虚羸,益皮肤。"
②《东医宝鉴》:"炙食,能补气。"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胃。"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松塔
- 杉皮
- 桑霜
- 鸭脚木叶
- 牛肠
- 桑芽
- 树茭瓜
- 桑叶
- 山楂根
- 山佩兰
- 乌鱼刺
- 乌鸦胆
- 山五味子
- 络石果
- 疔毒草
- 峨嵋耳蕨
- 雕骨
- 紫弹树枝
- 短叶蹄盖蕨
- 蓬莪术
- 大狼毒
- 白梅
- 山臭草
- 爬树龙
- 饭团藤
- 芭蕉叶
- 石蟾蜍
- 水案板
- 水接骨丹
- 沙旋复花
- 水红木花
- 枣核
- 水杨枝叶
- 水松叶
- 水朝阳花
- 水皂角
- 水柏枝
- 马蹄荷
- 水稻清
- 水团花根
- 水藁本
- 水塔花叶
- 水蛇
- 水芹菜
- 秋枫
- 水鬼蕉叶
- 沙前胡子
- 水虾草根
- 水棘针
- 水枇杷叶
- 水边指甲花
- 鹰不泊薳
- 五叶壁藤
- 鳙鱼头
- 水蛇皮
- 生姜汁
- 水细辛
- 水松
- 水松枝叶
- 水虾子草
- 水菇里
- 疏叶当归
- 水松皮
- 水獭肝
- 牛筋草
- 沙地娃儿藤
- 省沽油根
- 水流豆
- 畲山羊奶子
- 水珍珠菜
- 水草乌
- 水苏根
- 水红木根
- 水朝阳
- 水藿香
- 水团花
- 水火麻
- 雁肪
- 水罗伞
- 水葫芦
- 水晶鱼
- 葡萄根
- 樟梨子
- 水狗子
- 水曲柳
- 涩草
- 水茄
- 水紫菀
- 沙棘
- 水木草
- 水毛花根
- 水银
- 水朝阳草
- 水朝阳根
- 鳗鲡鱼
- 紫参
- 盘羊肺
- 水莎草
- 水葫芦苗
- 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