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
《中华本草》:水葫芦
拼音注音
Shuǐ Hú Lu
别名
大水萍、水浮莲、洋水仙、凤眼蓝、浮水莲、水莲花、水鸭婆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Waterhyacinth
出处
出自《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凤眼蓝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Pontederia crassipes Mart.]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凤眼莲 多年生浮水或生于泥沼中的草本。须根发达。叶丛生于缩短茎的基部,叶柄长或短,中下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气囊,基部有鞘状苞片;叶片卵形或圆形,大小不等,宽2.5-12cm。花茎单生,高13-30cm,中上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有花6-12朵;花被6裂,长约5cm,青紫色,管弯曲, 外面靠近基部处有腺毛;上面一枚较大,蓝色,中央有黄色斑点;另外5枚近相等;雄蕊3长2短;长的伸出花外;子房无柄,花柱线形。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内。种子多数,卵形,有纵棱。花期夏、秋季。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和阳光,畏寒冷,在水温18-22℃,水深30cm左右时生长最好。天然繁殖能力极强。 栽培技术 用分株法繁殖。在高温季节繁殖生长力极强,根系发达,其宿根和匍匐枝可天然繁殖,将其分割栽入水下泥土或投入水中,就能很快到处蔓延繁殖,不仅具有净化水面的功能,又是很好的饮料和绿肥。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塘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长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
化学成分
根含赤霉素类(gibberellins)成分以及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油酸甘油酯[glycerol 1,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花含花色甙,其结构为[6'''-(飞燕草素-3-龙胆二糖基)][6″-芹菜素7-葡萄糖基]丙二酸酯
性味
辛;淡;凉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水肿;热淋;尿路结石;风疹;湿疮;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外敷热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葫芦
拼音注音
Shuǐ Hú Lu
别名
大水萍、凤眼莲、水浮莲、洋水仙(《广州植物志》)。
出处
《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
为雨久花科植物凤眼蓝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浮水植物或生于泥沼中。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大小不等,宽2.5~12厘米;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肿胀,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长13~30厘米,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有花6~12朵;花被长约5厘米,青紫色,管弯曲,外面近基部有腺毛,裂片6,上面1枚较大,蓝色而有黄色斑点;雄蕊3长2短;子房无柄,花柱线形。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内。种子多数,卵形,有棱。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水塘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
《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外敷热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松鼠
- 花叶冷水花
- 蕙实
- 水松枝叶
- 莲生桂子花
- 七叶子
- 松毛火绒草
- 石上蕉
- 水棉花
- 头顶一支花
- 多花景天三七
- 旱莲花
- 梵天花
- 甜瓜子
- 水半夏
- 水金凤茎叶
- 菘菜子
- 山檨叶泡花树
- 秃房茶子
- 甜瓜蒂
- 岗梅根
- 对叶散花
- 岗边菊
- 多花八角莲
- 米油
- 小金梅草
- 礞石
- 大扁竹兰
- 石上开花
- 花叶子
- 树头发
- 茉莉花
- 滇西风毛菊
- 奶椎
- 寒水石
- 水竹叶
- 甜瓜叶
- 番荔枝根
- 小旋花
- 水虱草
- 木竹子油
- 多苞糙苏
- 水石油菜
- 睡菜根
- 山鸢尾花
- 小石蝴蝶
- 水翁叶
- 九牛造
- 石灰华
- 藤茶
- 护耳草
- 蕙兰
- 单叶铁线莲
- 大串连果
- 太白三七
- 五爪金龙花
- 水马桑枝叶
- 小果皂角
- 石草鞋
- 七叶仔
- 石壁莲
- 楤叶悬钩子
- 水麻叶
- 石上莲
- 老鼠簕
- 旱金莲
- 棉团铁线莲
- 大五爪金龙
- 省藤
- 胡麻叶
- 松节
- 小石仙桃
- 蒌油
- 水团花根
- 猕猴梨根
- 兰花
- 石豆瓣
- 山羊肉
- 猫油
- 红头小仙
- 甘蔗
- 山芹根
- 重唇鱼
- 吉龙草
- 榄仁树皮
- 山皂角
- 纤花耳草
- 多穗石柯根
- 水皂角
- 秀丽野海棠
- 土大黄叶
- 蟹爪
- 水黄花
- 天仙果
- 水莲沙
- 大果琉璃草
- 水茄
- 福建排草
- 大苞甲跖草
- 地石榴花